影音使團於昨日(11月22日)舉行「方舟發現」新聞發佈會,公佈影音使團探險隊在這一年半來四次攀登阿拉臘山探索尋找方舟的結果:在阿拉臘山海拔4200米的位置,他們發現了懷疑是挪亞方舟遺跡的結構。影音使團又宣佈向全球公開招募科學探索隊成員,於明年夏天再次前往當地共同探索考證。
位於土耳其東部、海拔5千米的阿拉臘山,是《聖經》記載方舟在洪水退後停泊的位置。近200年來,西方科學家和探險家曾多次嘗試前往探尋方舟遺跡,但方舟之謎仍未解開。
2003年,「影音使團」開始了「尋找方舟」的探索。影音使團的創辦人袁文輝先生連同梁燕城博士、李志光牧師,於當年8月首次踏足阿拉臘山。2003年11月及2004年7月中,影音使團探險隊又兩次攀登阿拉臘山繼續探索。直至今年10月12日,在庫爾德族土著領袖帶領下,「影音使團」探險隊第四次攀登阿拉臘山,終於在阿拉臘山海拔4200米的位置,發現一「露出於懸崖的長方形、被冰覆盖的物體」,「隱約可見大型的木箱型結構」。參與探險的人員又表示,該結構露出黑色泥土牆,與阿拉臘山本身的紅色泥土明顯不同,估計是木質混合火山灰,經燃燒所致,並推斷此部分為方舟的外殼。而在該結構內部,探險隊員利用長鏡頭和夜視鏡進行拍攝,發現類似橫樑的木結構。
「影音使團」四次登山探索,總結出三個重大發現:「一、阿拉臘山4,200米上,有木造結構;二、空間非常偌大,不似是天然結構;三、探險隊的特殊經歷,包括曾在現場拍攝了一些受超自然幹擾的片段,奇妙地跟當地流傳已久的説法吻合:庫爾德族人稱埋藏方舟的地方為撒旦河谷(Satan Valley),有靈界把守,住在山下的族人,基於害怕,也甚少踏足。」
李志光牧師在會上表示,這次是耶穌復活之後最大的一個發現及神蹟。他們又稱,他們所拍攝的「受超自然幹擾的片段」,是當攝影機拍攝懷疑發現方舟的位置時,曾受到幹擾,無法拍攝;而當他們事後回看這些片段時,影片只有影像,沒有聲音,畫面亦出現一格一格的不清晰現象。
《聖經》記載的挪亞方舟,到今天已有至少4000年的歷史。對「影音使團」發佈的這一消息,香港科技普及協會創會會長曹宏威博士認為,單憑現有資料難以證實他們所發現的殘骸是否是挪亞方舟。據《明報》報導,曹宏威博士表示,現時首先要確定的是該地點是否長期冰封。因為木製品若非在冰封環境下保存,一定會腐化,難以長期保存。若該地點確是長期冰封,則可抽查樣本作「碳14(碳的同位素,每隔固定時間發出的輻射量會減半)」技術化驗,以確定該木船的「年齡」是否與聖經記載吻合。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副教授龔立人説,如果發現挪亞方舟殘骸,首先可肯定《聖經》並非虛構,第二,可對當時人類生活方式及建築文明作進一步研究,第三,更可為基督徒肯定其信仰真實無誤。身為基督徒的龔立人又同時表示,雖然基督教內一些派別認為《聖經》一字一句皆是真確無偽,但亦有不少教派對此並不太執著。
「影音使團」正把這次阿拉臘山之旅所拍攝的珍貴片段製作成長達90分鐘紀錄片電影,並將在2005年復活節期間作全球公映。此外,他們希望能招募10位科學家及專業人士,並獲得財團的支持,以便籌募足夠金款項繼續這次方舟探索之旅,向世人展示方舟的真正面貌。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