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未来学家指人类进化历史进入临界点,离不开第二生命形态,即人工智能结合生物,究竟"科技"会否取代"上帝",由神祇所创造的"人类"概念是否随之崩解?
在艺术领域,台北市立美术馆正展出"现代驱魔师",展览主旨在探索后人类主义思潮,科技对人与物产生的关连,包括科技造物的第二生命形态、虚拟生态、高速演算法下资讯化经济体系网络,产生一种多重感知的错觉,参展的艺术作品以新技术形式呈现,展览由今年11月27日至2022年3月6日。
作家、发明家、未来学家雷蒙‧库兹维尔(Raymond Kurzweil)2005年出版的《奇点临近》,认为人类进化历史有六个纪元,现阶段已经去到第五纪元,临界点就是人类与科技结合,到2045年将会颠覆人类世界,人工智能主导未来的人类。究竟 人工智能会否击败上帝?或者人工智能跃升为新人类取代上帝的位置?一直是哲学家、科学家、未来学家探讨的问题。
神学家、畅销书作家华莱士·亨利(Wallace Henley)在新书《谁将统治即将到来的"众神"?》(Who Will Rule the Coming 'Gods'?)警告人们,随著技术继续快速发展,它有可能使社会对上帝的敬畏和崇拜黯然失色,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对教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他提到,有科学家发表"令人不安"的预言,如果有一台机器的运行速度可以比人脑快10亿倍,那么我们唯一可以称它为上帝。这带来连串及非常严重的问题:谁会在这些机器中加入道德规范?他们将把世界观植入这些机器;那个人的本质是什么?那台机器会否服从指令不去杀人?
亨利认为,唯有上帝至高无上配得荣耀,正如所罗门在传道书3章11节:"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第4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也说:"人的心是上帝创造,只有上帝才能充满它。"亨利指,如果我们没有用上帝来填满心灵,我们就会找任何其他东西来填补,这就是人寻求偶像崇拜的原因,未来的偶像崇拜对象将是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