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弟兄招秉恆創立了北京第一家港式甜品店,朋友們都親切地叫他Bing,工作日他馳騁廣告業,曾在知名的廣告公司任職,也拿過很多業內大的獎項,每週四會定期寄出《給星期五的信》,週末,他是快樂的歌者,主日在教會崇拜,還有不定期的新嘗試,拍戲、旅行等。至今單身的他也曾有段時間想做「爸爸」,他的生活似乎就是尋夢者的紀錄片,當他決心把心中的寶座交給耶穌時,他的人生有了新的開始。在台上可親的Bing在生活中是否依然如此,真實的Bing又是怎樣的? 近日《基督時報》以三篇連載文分享了《招秉恆的夢想方舟:將愛與分享進行到底》對Bing的採訪文章。我們看看其中一些Bing弟兄的見證片段。 樓尚——愛與分享的啟航 來到北京彷如一場宿命,Bing本不想再回到原來的廣告公司任職,但盛情難卻,最終還是被北京分公司打動了。每天早上十點到晚上八點在開會,人老在你前面跑來跑去,要這個要那個,十點晚飯後到凌晨兩點搞創作,最高的記錄是六個星期不放假,等到有一個星期所有東西都做完了,雖然很放鬆也很迷茫。 無論走到哪裡,對於Bing可以不放假但一定要崇拜,那時他還沒有小組,他獨自走在長安街中國大飯店前面不知道去哪,有一個弟兄就突然間打電話來説:「來我家喝湯吧」,他知在最迷茫的時候來的電話,是神的安排,有弟兄姊妹的地方就有家。 希望離開經常不分晝夜的工作環境,下定決心,退一步不再擔任創意部門的負責人,只好蟬過別枝。這樣他開心工作三年後歷史又重演,他反思自己的職業生涯「我的人生就只能做廣告嗎,那倒不如實現一下童年的想法」,他童年的夢想就是開甜品店,他就找一個不算貴的店位,但之後才知道付出比別人更貴的租金。那時經過一翻努力做出南方才有的雙皮奶,吧主打雙皮奶推出後,有的遠從中關村,順義來到樓尚,甚至吸引了不少的媒體來採訪,後來甜品店因客人的要求漸漸增加更豐富的食,變成了少有名氣的廳。 在光華裏的樓尚開辦後,可惜不善理財,夢想者Bing終於遇到收支平衡問題,不僅把他在大陸的積蓄都花光,甚至幾乎無法交納房租,而他仰望神的供應,多次的難關在神的帶領下都解決了。神在他身邊差派了很多的天使,因著吧他也結識了很多主內的弟兄姊妹,特別是富有音樂才能的肢體們,樓尚記錄了他的夢想,甚至成為他們始實踐夢想的始點。從雙皮奶的製作開始,他相信只要用心,符合神心意的,神必會帶領。 樓尚在大陸的第二家店是在廊坊的大學城,「那裡也不賺錢的」,由於現在很多年輕人在感情上的失控,對他們今後的人生會產生不可預知的負面影響。像早些年他在加拿大留學時一樣,所以當有朋友提議合作時,他也答應下來,那裡經常有很多外國的姊妹教英、法、韓語,為學生們組織各種免費的沙龍。雖然那家店已經交給另一哥團隊來打理,但培育年輕人有正確的人生觀仍然是那個店的使命。 《給星期五的信》持續8年的神蹟 「我經營不好,我不是一個生意人,我常常做賠錢的工作,每個禮拜發郵件從一開始每週50人到現在是7,000人。有客人且是讀者在四年前跟我説:『頭三年的文章夠了,可以出書,我們來投資』」。其實Bing不想自己來出這本書,出書並不是自我陶醉的事情,必須要別人來肯定,如果有人肯拿錢來,説明神是認可這件事。 第一本《給星期五的信》是2008年出版的,當時印製了一萬本,第一年都賣完了,後來出了多少也不知道,希望有日能出繁體字的版本,那要看神的帶領。他希望接下來的文章也可以出版,但現在的環境比以前要復雜,之前也談過但沒談好,他相信如果是神要出,他一定會安排方法的。 如果再出新的《給星期五的信》,那不是續集,而是人生繼續走下去可以和大家分享更多有關成長和人生感悟的故事,幾乎是本夢想達人的真人秀,希望有更多的媒體來支持,不只光給主內的環境來欣享,而是希望主內環境首先帶動,推薦我們共同的信念給世界,《給星期五的信》是軟性的,它裡面有很多關於神在人生活上出現的信息。這些故事是窗口,他要打開天國的窗,讓人看見吸引的景緻,好跑進裡面來。他希望《信》可以更多地傳播出去,和每週的音樂會一樣,不只是給信主的人,還有每個渴望被鼓勵和啟發的朋友。 説起如何開始定期寫信,他分享到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宣傳,最早期有五十個名單,都是國際教會的弟兄姊妹,現在已有七千人,但常有發出去的郵件彈回來,他冷靜地分析了郵件發送的情況,有可能當作垃圾了,還可能是某個時段發不過去,可是這七千即使拿掉二千還剩五千,他本人是非常歡迎大家把信轉發出去,像雪球一樣透過弟兄姊妹為神做越來越大的事。他不知這些郵件是否收信人都會打開看,也不知對方是否有所觸動,但他還是每週認真地寫著,不敢有一點的馬虎。 現在他傳播信件的渠道更多了,有香港的機構為他開了博客,大陸這邊甚至有廣告圈非常知名的中國廣告網為它開微博和專欄,他每週定期更新,還有每週一歌,不時有主內歌曲上榜。現在很多廣告人開始轉載音樂、文章,幾十人可能是根本沒收過郵件的人也是窗口,希望自己做得好,當然也是神給的福氣。 他的文章也是一場真人秀,可能是事件正在進行還沒有結果的故事,要與讀者一起經歷上帝。有一次哥哥打來電話説想大家一起禱告保住妻子腹中的孩子,還有一年父親大病,擔心他走了,他憑信心把這個些事情都公開交給大家禱告,那次他爸康復之後還辦了一次300人的生日聚會,「呵呵,我應該超越不了我爸了吧!」,就為父親唱了一首《耶和華祝福滿滿》,只是這個在普通人來説在生活的層面更豐富了,而且也像聖經裡的那句話,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看。 「我的任務就像舊約保羅一樣,把自己的生活攤開給大家看,可能有一日不好的都要公開給大家看,好的也是怎麼可以互相勉勵,把榮耀歸給上帝。」 《給星期五的信》是不論多忙Bing都照常要寄出的,有時候他很多工作,忙得很辛苦,有一次週三下午到週四凌晨八九點鐘還沒寫完,還試過有一次寫了超過四十小時還一直在寫,有時甚至是寫好一篇文章,感覺神不是要的又重新寫過。 有一年復活節Bing寫不出來,有一件事情他可以説出口,可是神不要,因為那次是他生命中的很大的破碎,之前一直寫,沒有叫他停,快發出去的時候,感覺神不要他發出去,只是這樣的過程是神要試驗他的信心,有點好像亞伯拉罕獻以撒一樣,結果那篇文章復活節沒發出去。在復活的日子,那次只好簡單介紹了復活節的節目。 8年的時間,一年只會有三四周裡(國家的長假,樓尚也放假)不用寫,當他自己去體驗這樣八年的時間裡所走過的一點一滴,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對他來説也是神蹟一樣的。他説自己的時間是亂的,惟有這件事情是不變的。每一次都不允許隨便寫什麼,都是感應到神要説的,神要用的,只是數量太大沒辦法預料讀者都有什麼樣的需要。 《給星期五的信》是寄往每個人心靈的故事,裡面有歡聲笑語,也有傷感的淚水,也有你、我、他的影子,不經意可能會影響你的人生。 樓尚《給星期五的信》:http://upperroom.blog.163.com/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
-
中國家庭教會接收奉獻遭「詐騙罪」指控 引發國內外聯合聲援
近年來,中國多地家庭教會因接收信徒奉獻被當局以「詐騙罪」名義進行刑事指控。臨汾聖約家園教會成為最新的目標。2024年年底,教會成員、法律界人士及部分北美基督徒領袖聯合發布聲明,表示反對以「詐騙罪」名義迫害教會,呼籲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釋放被捕人員。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