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羣牧師
英國的小説家高庭(William Golding),他得到了198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諾貝爾獎頒獎以來,他是第83位得主,這位出生在1911年9月19日的文學家,他的故鄉是在英格蘭西南的高威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服役於皇家海軍,在服役期間,他曾參與諾曼第(Normandy)之役,擊沉了德軍的旗艦。這一段軍中生活,大大的改變了他的人生觀。他深深感受到黑暗的潛在勢力,乃孕育了(Lord of Files)這部小説的素材。瑞典主持講評的諾貝爾委員會,認為他這一小説語句明晰,敍述生動,對荒唐無稽、繁雜、邪惡的人類傳統,他用新穎的筆調所寫的故事,對今日人類有啟迪的作用。
高庭説:「作家的責任是要從宇宙中取出一個模型或事物,使人認識最大的享樂不是情慾的愛,乃是要藉著文學的昇華,使人瞭解自己的本性。」
他又説:「這些年來,人不瞭解自己的本性,人心裏所產生的邪惡,彷彿蜜蜂產生蜂蜜一樣,我認為任何一個人的頭腦裏,必定有愚昧與錯誤存在著。」
文學家的觀察力是敏鋭的,高庭在大學時主修科學及文學,在他教書、服役、寫作…….各種不同的生活層面所接觸的人中,他深切的瞭解了人性。
的確,人犯罪都是由思想中一粒小小邪惡的種子的萌芽而造成的。人自己的知識和聰明很難判斷那一粒小種子會結出怎樣醜惡而可悲的果子來。相反的,當邪惡的意念在作祟時,人卻期望那種子會結出美麗、甘甜的果子呢?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在伊甸園裏受魔鬼的誘惑,而吃了禁果,就是因為聽了惡者的花言巧語而墮落在罪惡中的。這真是人類的前車之鑒。
生活在這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中,從文學家的著作中,我們常常可以得到一些人的啟迪。多看著名的文學著作,能陶冶我們的性格。在西方,有很多文學家研讀聖經,他們從聖經中得到了靈感而寫出出色的著作。可見聖經的價值遠勝過一般的文學著作。
在日常生活中,若是把聖經中智慧的話作為我們生活的準則,我們的人生就會減少釵h痛苦。詩人説:「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1-2)
這一段詩指出了人在思想上消極及積極兩方面的路線。一個人怎樣思想就會成為怎樣的人。在我們「思想的田園」中,讓我們播下一些良善、聖潔、和平、喜樂的種子,常讀聖經,常思想聖經中的真道,那些邪惡的思想就無機會活動,我們的人生就會有美果結出來了。
(作者為本報專欄作家)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