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宪法法庭就死刑合宪性进行辩论,触及生命权及公共议题。基督徒亦借此思考,尊重圣经教导,希望能找到平衡公义与怜悯之道。
台湾宪法法庭近日就"死刑是否合宪"展开历史性辩论引发社会热议,该案由王信福等37名死刑犯提出申请,大法官预计7月作出判决。
每逢社会发生重大杀人案件即掀起死刑存废的争论,是次言词辩论聚焦死刑是否违宪、若合宪须要有何等配套措施等问题。死刑存废一直以来属于生命权与公共议题,根据法务部历次调查,发现80%市民"反对废死"。废除死刑对受害人家属视为二次创伤,质疑"究竟谁才是凶手?";人权委员会则强调每个人的权利及尊严应该获得保障;废死联盟建议提供更多资讯给市民,相信大众至终支持废除死刑。
圣经的死刑对应今天世界
台湾教会界多年来就此从基督教信仰看死刑存废的问题。台湾神学研究学院神学研究所所长陈尚仁曾于信望爱网站发文,从"公共神学角度看死刑存废"。
文中首先提出,刑罚主张者以应报、吓阻、改造观点探讨。应报说(Retribution)强调罪行应当受到相应刑罚,并探讨罪与罚的相对性。吓阻说(Deterrence)讨论刑罚作为吓阻罪犯的效果,并检视死刑对于重大犯罪的吓阻效果。改造说(Rehabilitation)探讨监禁或处罚目的是帮助罪犯改过自新,强调对于年轻、无知犯罪者的改造机会。
陈尚仁指出,基督徒在思索死刑存废时以圣经的教导为重要的标准。然而,圣经中有关死刑的经文至少二十处以上,圣经中有关死刑的经文该如何诠释和运用在今天的社会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基本的态度应该是设法把整本圣经融会贯通后,再从过去经文世界的背景,试图去体察在今天的社会里神的心意如何。因此,死刑存废不是二择一的选择题。
上帝公义与怜悯共存
至于基督徒在公共议题上的参与时,可参考一些重点,例如怎样对待无期徒刑犯人、精神疾病犯罪者、平衡关怀犯罪者和受害者等。陈尚仁强调基督徒应该以善意和理性参与讨论,避免意识形态化和激烈口号。他呼吁教会先从自己做起,促进深度理解和有建设性对话,促进更安全、更人道的社会。
在文末,陈尚仁从圣经列出三段经文,以上帝公义与怜悯的角度探讨。出埃及记34章6至7节提到上帝对摩西宣告自己慈悲和怜悯,并且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然而,上帝也不会将有罪的人当作无罪,在马太福音5至7章的登山宝训,耶稣在山上也教导门徒怜恤他人,这些经文值得基督徒反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