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牧者正道神學院分享「建立有果效的教牧團隊」

北美華人教會的其中一個最大的特色是有多語言、多文化、多年齡層,對很多牧者來説,牧養的工作充滿了挑戰,而建立有果效的教牧團隊已成為教會成的關鍵因素之一。德州福遍教會主任牧師林永健牧師上月11日在正道福音神學院主辦的「建立有果效的教牧團隊」研討會上,分享了此一主題,在短短半小時內精闢地講出了建立隊工應有的精神、建立隊工的方法、帶領團隊的心態、團隊合作的學問等。 建立隊工的基本精神 已有達30年牧會經驗的林永健牧師開門見山地説,隊工(Teamwork)是一個教牧團隊所必須的,但也是充滿了挑戰,需要投資很多的時間、精力和本錢才可以組織起來的。曾經遇到過失敗的林牧師表示,要建立好的隊工,領袖必須要有四個基本精神。 第一、作為主任牧師或者帶領團隊的人一定要先委身於隊工,把建立隊工看為最優先的順序。林牧師坦言,自己剛開始牧會的時候,曾以為主任牧師只要把道講好、探訪做得多、門徒培訓做得好就足夠了。後來才越來越發現,主任牧師最重要的責任是要把團隊建立好,否則整個教會很難運作起來。因此「建立有果效的教牧團隊」的第一步是,牧者或領袖要把隊工看得很重。 第二、團隊裡面每個人的事奉做得好,這位領袖才算是做得好。林牧師説,我們很容易過分注重自己的事工,以為自己的部分做好的話,就算是做得好了。他鼓勵牧者們要擴大眼光,若團隊裡面有人的恩賜沒有被發揮出來,領袖就算不得是成了。 第三、一位牧者在一個教會裡面牧養得越久,這個教會的事工健康或成的可能性會更高。林牧師解釋説,事工是關乎關係的建立,帶領團隊中的成員成長也需要建立關係和信任。如果團隊成員常常換來換去,一個人被培養好了又離開,新的人來又要重新開始,流動性很大的話,團隊在教會裏面的影響力就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林牧師認為,一位教牧或同工要在一個教會逗留至少四至五年才可以發揮出他的效,做到十年以上的才能影響到這個教會的成長。他亦觀察到很多所謂成的教會模型,那位主任牧者肯定是在教會裡面事奉超過十年十五年,花很長的時間委身於一個教會,這樣教會的事工才會發展。 第四、一位領袖必須要了解「衝突不可避免,但也是可以解決的」,學會包容衝突。林牧師指出,特別是北美的教會裡面有很多從各個地方來的人,有説不同語言的人(國語、粵語、英語),也有不同年齡層的人(老年、成年、青年),因著這些差異所帶來的衝突是一定有的。可是,從聖經的角度去看的話,衝突也是一定可以解決的。 建立有效的教牧隊工 1.清晰的共同異象 講完建立隊工的基本精神之後,林牧師介紹了建立有效的隊工的方法。首先,教牧同工之間必須有一個清晰的共同異象。每個教會都有神所託付的使命,即是Mission Statement (使命宣言),而且在聖經的教導下,各個教會的使命宣言都不會差別太大,可是「異象」是根據你所在的地區的處境和需要進一步發展出來的。「異象」是可以修改的,比如在十年中可根據你的教會的使命宣言來擬定一些異象,異象再產生目標,目標再產生每年的計劃。如果一個教會有清晰的異象和目標,在聘請同工的時候就能先跟對方説明清楚,減少找錯人的機會。 清晰的共同異象也對團隊裡面的衝突處理非常有幫助。如果團隊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負擔,衝突不但不能避免,而且很難解決。可是,當教會有異象宣言作為依歸的時候,同工們能夠有共同溝通的橋樑,解決衝突就會容易一些。 林牧師也提醒作為牧者或事工領袖的,要注意同工也會有忘掉異象的時候,所以要做每年計劃和目標來提醒整個團隊。除了每年的計劃和目標,也要有較為長期的五年、十年的計劃和目標。 2.聘請合適的同工 建立隊工的時候,聘請同工無疑是很重要的一環。曾經在這方面碰了不少釘子的林牧師甚至形容,「如果你在這方面成,大概一半的隊工已經做好了」。一般人以為「請最聰明、最有恩賜或者最能幹的」就得了,林牧師認為有更加重要的四大條件。 第一、理想的隊工需要看到一幅大圖畫。林牧師説,「即使請國語部的同工也需要他看到整個教會的需要,請一個做青少年事工的也要看到教會的大圖畫,他要關心到整個堂會裏面弟兄姊妹的需要」。第二、請一位願意跟你同工的人。假如這位同工是為了另外一個人或者其他原因而來的,他不是為了你、願意跟你同工而來的話,在建立隊工的時候肯定會非常困難,因為他有問題的時候一定會問另外一個人而不會來諮詢你。林牧師笑説,一定會問來應徵的同工「你喜歡我嗎?」,這不是一個個人性的問題,而是要確定互相有默契、有彼此欣賞的關係。第三、理想的同工必須願意投入建立整個團隊,而不是獨來獨往的。第四、他的異象要跟你的一致。 3.發展每位同工的長處 為了發揮隊工的最高潛力,林牧師強調了發掘每位同工的強項和恩賜的重要性。林牧師説,在團隊裡面如果有同工用不上自己的強項而做了其他的工作,他肯定不會做得長久的。所以,建立隊工的時候需要了解每位同工的強項和恩賜,然後按照這些來安排工作,而不是按照職位來安排工作,那麼每位同工就能發揮自己的強項和恩賜。遇到同工的弱點的時候,要讓其他在這方面較強的人來幫助他,勉強去做的話反而會造成傷害。 就以林牧師自己的教會為例,教牧團隊最近做了一次美國很流行的Strength Development。每位同工都做了一份問卷來發掘自己的五項強項,那是一次很有趣的研究,也是建立隊工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帶領教牧團隊的心態 講到帶領團隊的學問,林牧師提出了一個令不少領袖們進退兩難的問題「是導師還是監督?」(mentor vs supervisor)。林牧師斷然地提出,作為牧長的,必須先把同工們看作是自己需要去牧養的羊羣。他認為,其實「導師」和「監督」兩個角色是存在著衝突的。舉一個例子説,如果一位年輕的同工常常遲到,上班的時間不穩定的,你作為一個「監督」的身份,就會叫他進來問他原因,他就會對你產生懼怕感,因為好像你是他的「老闆」。可是作為「導師」的身份,你要牧養他、關心他、幫助他成長,如果他對你產生了懼怕,就不敢跟你講出內心的話。 林牧師建議領袖們,首先要看重你自己作為牧者的責任,要來牧養他、關心他個人和家庭、關心他的靈命成長、關心他內心對於罪的掙扎。至於「監督」的責任,如何能夠確保他完成事奉工作上的目標,是可以通過教會的其他機制和結構來達到的。帶領團隊的牧者或領袖要做的是激勵同工,而不是控制同工;要把同工當作是「兒子」,而不是「僱工」。 團隊合作的學問 維持團隊合作順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既然帶領團隊的牧者或領袖不是「監督」,要確保團隊完成工作目標,牧者或領袖對他們的期望有充分的説明。這是可以通過工作描述(job description)和年度計劃和目標來做的。而且,林牧師建議,教會每個事工都需要建立團隊,除了負責同工本身,也有很多其他的平信徒(Layman)來幫助一起完成目標。 另外,林牧師認為教會需要設立一定的規範、規則和政策(rules, regulations and policy)來維持運作的標準。可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訂立這些東西的時候,每位同工需要能夠認同背後的價值觀,以至這些規範不會變成「可以」或「不可以」的教條。一旦規矩定得好,就能夠成為很清晰的範圍,作為牧者或領袖的就不需要「監督」同工,而可以放心做他們的父親、做他們的導師。 對於「衝突處理」,林牧師指出關鍵在於「一個清晰的申訴機制」,因為很多時候問題出在領袖和同工之間,同工對領袖有不滿意的地方,但是卻不敢直接説出來,也沒有一個渠道可以去申訴。教會為每位同工們準備一個安全的申訴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一個清晰的決策過程,確保每位同工都有參與才進行重要的決定,也能幫助減少衝突的機會。 林牧師鼓勵牧者們在教牧團隊之外建立「強大的平信徒團隊」輔助。除了主任牧師,還有由平信徒來組成的每個事工的獨立團隊,亦不用擔心會造成各自為政的情況,只要在主任牧師的帶領之下,每個獨立團隊是屬於他的團隊,同時每位同工也有他們所屬的一個團隊。 最後,林牧師不忘提醒牧長們,團隊同工之間在事奉工作之外要建立彼此的友誼。不妨定時安排一些聯誼的活動,互相進行家訪,一起吃飯、運動和交流,增進彼此的瞭解和感情,加強隊工的凝聚力。 「建立有果效的教牧團隊」研討會上共有五個專題講座,其他四個包括:喜瑞都羅省基督教會主任牧師劉華樑牧師的「如何解決團隊中的衝突」;正道福音神學院教務長、前亞特蘭大教會主任牧師呂紹昌牧師的「如何建立團隊的核心文化」;羅省第一華人浸信會主任牧師黃守謙牧師的「如何與不同背景文化的同工合作」;洛杉磯國語浸信會主任牧師鍾世豪牧師的「如何建立合一的教牧及同工團隊」。每位牧者講員傾囊相授,侃侃而談,令聽者獲益良多。現場共有200多位牧者同工參加,反應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