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堂醫生分享宣明會中國事工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1111111111111.
陳思堂醫生相信出任宣明會中國辦事處總體幹事是神的安排和旨意,現時退居二線的他表示,若有神的安排的工作,他會繼續順從去做。(圖:宣明會《世情》)
陳思堂醫生近日從世界宣明會中國辦事處總幹事一職榮休,宣明會《世情》10月刊專訪了陳醫生。回顧神帶領他在中國耕耘的十多個春秋,他肯定了中國宣明會事工的過去發展,並展望未來的挑戰。

陳醫生1996年棄醫扶貧,從一位年薪過百萬、生活豐裕的腦外科醫生轉而擔任宣明會中國辦事處總幹事。過去10年他以「扶貧先扶志」的信念在中國開拓,扶持了數以百萬計的人,還讓他們站立的穩。現時退居二線的他,去作新一代領袖的後盾,亦回到了已故多年的診所,並更多活躍於個人信仰的領域。

最重要發展:事工得中央政府肯定

陳醫生回顧世界宣明會中國辦事處這14年最重要的發展,是事工得到中央政府的肯定和支持。隨著政府對宣明會的信任,事工規模的發展和知名度的擴大均如日方中,這對他們兼顧「兩條腿工作」即「救災」和「社區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他表示而當中過程並非易事:80年代初,宣明會在中國救災方面的事奉仍未得到廣泛認受性和認知,而當時中國政府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合作亦相對缺乏,要建立起雙方的信任,需要多方面的協調和合作。如宣明會在內地的工作本以扶貧爲主,但政府卻理解為以兒童爲主,因此事工不得不作出相應調整,以資助兒童爲主。但此調整,延伸出多項與兒童有關的工作,而資金的來源也自然以兒童爲主了。

現時難處:孕育實驗項目 但缺資金及人手

陳醫生表示,扶貧工作首先想到的是落後的農村地方,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在城市裏也出現了貧窮問題,宣明會並沒有對此無動於衷,而是積極發展試驗項目,如「小型貸款」,不過由於事工大多數資金來自兒童資助,對於此類項目屬長期投資,無疑是一大難題。

除此以外,人手缺乏也是另一大難題,特別是前線人員,新的項目已在孕育但工人卻很欠缺。

挑戰:未雨綢繆 配合需要開拓事工

陳醫生總括中國宣明會事工的將來發展面臨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國際關係、國內發展、民間參與等,而事工能做到的是未雨綢繆,積極與災區發生地和地方政府建立關係和信任。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事工也需密切留意城市對新服務的需求,去做出必要回應。

至於陳醫生自己,他重返已故多年的診所,多投資時間在靈命需要上,亦繼續關心宣明會的工作,他希望成爲同工們的後盾,所以每週保持與中國辦事處同事的交流,亦參加事工其他方面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