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堂医生分享宣明会中国事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111111111111.
陈思堂医生相信出任宣明会中国办事处总体干事是神的安排和旨意,现时退居二线的他表示,若有神的安排的工作,他会继续顺从去做。(图:宣明会《世情》)
陈思堂医生近日从世界宣明会中国办事处总干事一职荣休,宣明会《世情》10月刊专访了陈医生。回顾神带领他在中国耕耘的十多个春秋,他肯定了中国宣明会事工的过去发展,并展望未来的挑战。

陈医生1996年弃医扶贫,从一位年薪过百万、生活丰裕的脑外科医生转而担任宣明会中国办事处总干事。过去10年他以"扶贫先扶志"的信念在中国开拓,扶持了数以百万计的人,还让他们站立的稳。现时退居二线的他,去作新一代领袖的后盾,亦回到了已故多年的诊所,并更多活跃于个人信仰的领域。

最重要发展:事工得中央政府肯定

陈医生回顾世界宣明会中国办事处这14年最重要的发展,是事工得到中央政府的肯定和支持。随著政府对宣明会的信任,事工规模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扩大均如日方中,这对他们兼顾"两条腿工作"即"救灾"和"社区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他表示而当中过程并非易事:80年代初,宣明会在中国救灾方面的事奉仍未得到广泛认受性和认知,而当时中国政府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亦相对缺乏,要建立起双方的信任,需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如宣明会在内地的工作本以扶贫爲主,但政府却理解为以儿童爲主,因此事工不得不作出相应调整,以资助儿童爲主。但此调整,延伸出多项与儿童有关的工作,而资金的来源也自然以儿童爲主了。

现时难处:孕育实验项目 但缺资金及人手

陈医生表示,扶贫工作首先想到的是落后的农村地方,但随著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里也出现了贫穷问题,宣明会并没有对此无动于衷,而是积极发展试验项目,如"小型贷款",不过由于事工大多数资金来自儿童资助,对于此类项目属长期投资,无疑是一大难题。

除此以外,人手缺乏也是另一大难题,特别是前线人员,新的项目已在孕育但工人却很欠缺。

挑战:未雨绸缪 配合需要开拓事工

陈医生总括中国宣明会事工的将来发展面临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国际关系、国内发展、民间参与等,而事工能做到的是未雨绸缪,积极与灾区发生地和地方政府建立关系和信任。另一方面,随著城市化的发展,事工也需密切留意城市对新服务的需求,去做出必要回应。

至于陈医生自己,他重返已故多年的诊所,多投资时间在灵命需要上,亦继续关心宣明会的工作,他希望成爲同工们的后盾,所以每周保持与中国办事处同事的交流,亦参加事工其他方面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