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摯愛是人間至痛,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温偉耀博士的生命歷盡人間傷痛。
他在英國深造期間,前妻羅雅玲誕下患有嚴重智障的二女兒曉華,為助丈夫完成學業,遂擔起照顧家庭重任。學成回港,妻子發現得了末期癌症,於是他背起家庭擔子,一邊教書一邊照顧三名妻女。禍不單行,父親患老人痴呆症,一次失足跌倒不久離世,未幾妻子亦離他而去。
癌症奪走他前妻的生命,給他留下兩個孤雛。兩年後他再婚,與妻子重建家庭,但苦難並不因此離開。由於智障,曉華的國籍遲遲未定,一度慘成人球,温博士與妻疲於奔命,為女兒尋求院舍,後幾經波折才安頓下來,卻在26歲妙齡時返回天家。温博士痛失愛女,白頭人送黑頭人。六旬的光陰逾半活在無常的苦難中,如此獨特的經歷令他被稱為「當代約伯」。
苦難中學會如何面對苦難。在愛女離世後,温博士擦乾眼眼ㄤ宏y寄愛女:「因為妳常給我的苦困,因為妳的脆弱,令這個雄心勃勃的爸爸在名譽和地位的路上,被迫一次又一次的停下來。然後,我才有機會,觸摸许许多多受苦的心靈和他們人性的尊嚴。孩子,謝謝妳。」
作為基督徒的他視每次苦難為明白人生的末牷A並能經歷上帝的愛和安慰,從而用這安慰去安慰其他經歷苦難的人。他近日寫了《上帝與人間苦難》(《苦難》)一書,對人們在苦難中向著上帝發出的種種疑問作出回應。新書發佈會當天,本報記者與温博士再談此課題。
對基督徒來説 沒有不能化解的人間苦難
在你角度看,對社會或個人來説,真正難以化解的苦難是什麼﹖
對我個人而言沒苦難是不能化解的,視乎一個人從什麼角度理解際遇。對不同人來説不一樣:有人認為「六四」是苦難,有的人家人離世甚至面對天災人禍都不是致命的打擊,有的人會因為一些小事自殺。對一些人苦難是無法化解的,因此有絕望並放棄,所以我這本書探討從怎樣的角度面對苦難,但最後一個人是否接受這條路去化解,在乎他的選擇。
這樣的講法是否太理論、太樂觀﹖我覺得不是。《聖經》羅馬書5章説:「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如果一個人知道神將祂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並且在我們還作罪人時為我們而死,神的愛就在此顯明,因此如果有人對上帝有信任,信任到一個地步:「我仍未相信你時你已愛我,無理由你此刻會離開我。」這是人對上帝的一種肯定。若他不肯定這一點時,患難或野芞垂耤B憤怒生沒結果、沒結果生情緒低落——這兩條很不一樣的路。世界上的人走不一樣的路,有的走左邊,有的走右邊,如果你願意按照聖經的真理時,一定能化解。
何況主耶穌親自到這世界經驗苦難,而最後不以死亡和悲劇為結束,而是以復活和榮耀為結束,看這條路所表達的、上帝所彰顯的,即人間的苦難並無將人打垮,在上帝真理的立場看。如此的話我不可能違背上帝對真理的看法,認為人間真有苦難是不可能化解的。人間苦難很厲害、很痛苦、很沉重,但在信仰裡,人間苦難沒有不能化解的。
儒佛知天命去執著 信靠上帝更蒙福
記:你多年研究對中國哲學,在中國宗教文化的理解裡,有沒有和你一致的看法呢﹖
儒家的思想特別亦會重視這個,從孔子到孟子到未儒到現代的新儒家,他們的重點都放在「今生」,相信人的「內命」、「外命」都是無法改變。「內命」即出生如果,你的外貌、家人、民族都定下來無可選擇;「外命」如你很努力工作,但公司因財政困難而倒閉、整個世界情況的改變,甚至傳染病的來到……這些外命的人生際遇無可改變,但儒家講「安身立命」,「命」本身無法改變,但如何在這命面前站立,這個是安身立命。
孟子説:「修德而泰之」,訓練我的生命去面對人生的高高低低和打擊,去顯出我的生命的尊嚴,這是儒家思想裡很積極的看法,這一點不只有基督教幫我們面對。當然他們不相信一個超自然的力量,要解決靠人自己,這一點和基督教有所差距,但其積極性和基督教的積極性是一樣的,但我覺得差一點的是他們為什麼不接受超自然者——神自己的介入呢﹖那不等於我們抱著手等待祂為我們解決問題,但有這位超自然者一起走時,這條路更美麗,正如我的書裡都提到:無論你信有神也好,不信有神也好,你的人生都會有苦難,信有神的人同樣要面對人生的苦難,但他還有一位全能、全愛的主宰與你同行,這是最大的祝福。這不會減低你的努力、減低你的尊嚴,但經驗深刻的變相的祝福。我覺得基督教在這方面很全備。
至於佛教,整個信仰都從苦難開始,人生四苦——生、老、病、死無人能開脱,而佛教最重要的目標是如何從不能逃避的苦裡解脱,所以佛教真的是正面地面對苦難的,不過佛教的理論最後的歸結,用一種很獨特的方式,既然人的苦難不能消除,如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覺悟的真理一樣:既然苦難不能離開,那就要改變我對苦難的看法、扭轉這想法。這個智慧很深刻——人生的苦的終極是追求不應追求的東西、執著本來不應執著的東西,錯配了,苦難由是而生。所以改變我們的人生觀,我們經驗的世界畢竟是不能扭轉不能執著的是空的,若我們能把握這種空的智慧時,有苦難來到就能化解之。
這其實也是很高超的智慧,我也很佩服,但我自己的看法是能做到這智慧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到一個地步、我見到的世界背後空的真相,落實現實世界生活中能體會的極少。但對大部份人來説每日面對的生活的苦,那這麼苦時如何面對呢﹖有上帝與他同行,抓住上帝的真實,積極的態度即使你沒讀過書、讀不懂佛經,不明白什麼是佛經裡的「般若」的智慧也可以,這就是基督徒奇妙的地方。有的沒讀書的人能達到佛學最高深的智慧同樣的角度去改變的人生,這一點我想這就是基督教的平易和真理的普及性。
苦難中掙扎 上帝的愛不改變
岑建勳説你是「現代約伯」,我們經常能聽見你分享已「成了」的體會,但經歷廿年的苦難,你的掙扎是如何的﹖
像《苦難》一書中多次提到:視乎你對上帝有多大的信任。「信任」不等同「信心」,在人生非理性的經驗——苦難是非理性的經驗,為什麼會這樣﹖我很不想這樣,人會問:「上帝你到底在做什麼﹖」在人的經驗永遠會這樣的質疑,但在這時候人雖然不明白,雖然有眼瓷A但對神説:「我知道你不會錯,我相信你知道,相信祢讓我經驗的雖然我眼不能見,但必然是最好的。」這些話對人來説是非理性,但實質這是對神的信任,這是另類的措施。
有時這種信任不夠時我又會跌落憂心難過、會有懷疑、憤怒,但當我的信任能提升自己對神有絕對的相信時,我的生命又可以有反彈。這真的不是人可以做到,也不是當時你自己可要求自己,是平日的工夫,正如我的女兒對我的信任是平日積累的。你和我平日在經驗裡看到神的真實,神的愛是無微不至的,你驚訝神你為何如此能關心到﹖有問題有痛苦時你就抓住這些經驗對神説:「雖然我不明白,但我不會懷疑你對我的愛有改變和不足夠。」
所以每一次都是一個掙扎。面對苦難不是講理論,沒有方程式可以解決,而且今次即使你解決了,下一次苦難又會從另一個角度過來,下次是人際關係,下次是事業,下次是你的健康,再下次是最愛的人受的苦,這些都是無可預料的,不能一次過,而是每次面對這些關口時對神的信任,在掙扎中把握神,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温偉耀博士介紹
温偉耀博士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攻讀物理學,以量子力學研究取得碩士學位。然後轉為研究哲學及宗教學,先後再拿了兩個博士學位:一個是英國牛津大學的哲學博士,專攻現代西方哲學及基督教神學;另一個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哲學博士,專攻中國哲學。199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並兼任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莫慶堯醫生傑出神學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亞洲神學中心研究員。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了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
-
中國家庭教會接收奉獻遭「詐騙罪」指控 引發國內外聯合聲援
近年來,中國多地家庭教會因接收信徒奉獻被當局以「詐騙罪」名義進行刑事指控。臨汾聖約家園教會成為最新的目標。2024年年底,教會成員、法律界人士及部分北美基督徒領袖聯合發布聲明,表示反對以「詐騙罪」名義迫害教會,呼籲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釋放被捕人員。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