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难免带给人不少伤痛,难以走出阴霾,如何助人助己面对哀伤情绪?香港基督教协进会妇女事工小组10月15日举办"疗愈•拥抱•放下"讲座,陈刘丽婵师母介绍操练安静7步骤,表示有了平安喜乐就能面对不同风浪;陈诚东牧师(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灵修部主任)提出度过悲伤经历5阶段,惟走出沮丧体悟人生无常,接受适应失去的环境。
操练安静7步骤
陈刘丽婵师母表示,每天安静在主里是非常重要的操练,有了爱的力量创伤便得到治愈,每天与自己及圣灵连结身心灵才得到整合和力量,以至宽恕自己、爱自、爱他人。
在会上,陈刘丽婵带领会众操练安静,闭上眼睛、深呼吸3次鼓励大家每天练习,过程需7步骤:
1. 暂停步伐,将时间留给主耶稣;
2. 放松筋骨,让整个空间属于自己和主;
3. 回到当下,留意自己的呼吸,活在此时此刻;
4. 心灵内照, 透过检视自己身体状况,留意甚么信讯息给自己,安静之中自我陪伴,看到自己的需要;
5. 自我拥抱,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需要爱惜自己,过程也给上主拥抱;
6. 放下重担,让主看到我们的需要而被医治,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力量、随时的帮助,所以我们要休息要知道祢是神;
7. 重新起步,每天操练以上步骤,从平静安稳中重新得力,有了平安喜乐就能够面对不同的风浪和挑战。
陈刘丽婵分享个人经验,每当心里担忧,看到耶稣平静风浪的图像,视线的焦点就从风浪转移到船上原来耶稣在,看见耶稣就立刻祷告,深知道耶稣为我们平静风浪,天色未必常蓝,但有主带领我们度过风暴,心灵就得到安静。
度过悲伤5阶段
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灵修部主任陈诚东牧师提出处理哀伤的迷思,他指有人认为哀伤事件要尽快处理,因基督徒凡事谢恩,但圣经原意重点是指任何处境当中,并非为事件,如果未能感受到哀伤就未能处理到哀伤的情绪。
何谓哀伤?陈诚东引述赆明会的《哀伤辅导手册》,哀伤指"失去 所爱或所依附的 对象时面临的境况",狭义哀伤指"因死亡带来的哀伤"。
悲伤可以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健康的人会度过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哀伤事件出现5阶段:
1. 否定、隔离的态度,这是一种防护机制令自己没有太伤心,例如:"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感谢主他返天家不再受苦了",这反映出理性常态,只是痛苦的感受未出到来;
2. 自责,继而是愤怒,用否认走出来的时候,痛苦所造成的冲击太大,所以将内心的挫折投射到他人身上,有时也会投射到自己,其实是悲伤的变种;
3. 讨价还价或恳求,当确认了事实之后悲伤就会出来;
4. 沮丧,这会令变得最脆弱消极,所以要非常小心,很多人可能因为走不出来选择结束生命;
5. 接受适应失去的环境,这阶段变得冷静,走出沮丧体悟人生无常,不需要一直把自己困在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