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普世宣教任重道遠 邢福增:認真從歷史汲取教訓

170906
170906

面對21世紀的普世宣教,華人教會應扮演甚麼角色?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邢褔增院長在香港差傳事工聯會會訊發文,透過2006年中央電視台首播「大國崛起」的電視紀錄片對瞭解近代中國基督教歷史的發展有密切関係。

「大國崛起」是記錄自公元十五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 俄國、日本、美國等相繼崛起的過程,尤其西葡兩大海上強國,乘着「地理大發現」,將其勢力向東方拓展,並先後獲教宗發出的「保教權」。規定,若不經葡國國王同意,任何傳教士不得前往東方傳教,葡人以外其他國籍的傳教士亦須放棄原國籍,並成為葡萄牙的臣民。當時赴東方宣教的耶穌會傳教士,亦遵從規定。

十七世紀,荷蘭取代西葡地位,成為海上強國。後來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荷蘭更佔領台灣近三十八年,其間隨東印度公司來台的傳教士,也開始在島上向原住民宣教。荷蘭人向東拓展外,繼而是英國、美國。後來中英因貿易和鴉片問題,須以戰爭解決,並簽署《南京條約》,因此掀開中國大門,各國傳教士紛紛來到中國,令十九世紀成為基督教在華宣教的重要時代。

邢院長指出,我們不能否認,如果淡化、無視或迴避歐美「大國」的擴張時代就無法促成海外傳教運動,「偉大世紀」根本不能實現。由此可見,20世紀中國教會須面對的歷史「原罪」與「包袱」。

不過他表示,儘管我們承認「大國崛起」的歐美帝國對外擴張與殖民歷史的脈絡,卻不代表我們要全盤接受基督教乃帝國主義侵華的説法。新中國成立後離開的傳教士曾作出反思,他們承認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的傳播是建基於鴉片戰爭和不平等條約的基礎上,但堅信基督的福音是美善,而基督教須汲取歷史教訓,不要忘記有藉著政治力量,否則不可實現上帝的國。

此外,亦有離華宣教士反省,傳教士把西方模式強加在中國教會,核心問題是如何把基督教的普世成分與本土因素有效結合,讓基督教的表達既「普世」又「本地」?他們特別是對於傳教運動與政治、與殖等關係作出了嚴肅的自我批判。

有評論預示中國將成為下一個崛起的「大國」,宣稱「21世紀是中國教會的世紀」。邢院長結論:「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普世宣教,華人教會該扮演甚麼角色?也許,其中不應忽視的功課,就是認真從歷史學習,避免自覺或不自覺地陷入「大國」與「宣教」的迷思中。同時,如何處理華人的民族優越感,平衡文化與宗教的關係,也是我們檢視宣教與政治不可或缺的課題。」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