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主中国事工总监吕庆雄——谈中国福音事工动向﹙二﹚

昨天本报登刊了福音证主协会中国事工总监吕庆雄的访谈前半部分,从他口中了解了国内事工的情况和需要如何随著社会环境而变化。今天他继续与本报分享有关香港教会和机构进行国内事工的情况、当中的问题和他对香港教会的建议。

香港教会可以做什么

香港教会一般内地事工模式是怎样的﹖

香港教会与国内教会一般是合作布道方式,在农村则需要更大的投入及投资。

另一方面,内地事工更需要有长线的计划。今天内地不少地区官员觉得基督徒很特别,与其他宗教有别:基督徒的行为好,聚集的地方都没有犯毒,没有吸烟等社会问题,教会在当地建立很好的声誉。当地人能够看到教会给人带来永生的盼望,又对实际生活需要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基督教会很可能在几年间被当地人所接纳。

以广东省为例,香港有很多教会参与扶贫,助学等慈惠工作,当地官员因为他们的信仰背景,让他们在一些原已荒废的教会重新聚会,公开接受基督徒团体。又例如近年西北大开发过程中,宁夏的官员见到基督教徒渐多,基督徒聚居地区比起其他地区特别容易管理,且不会互相控告,因此愿意大力支持建堂,以换取公开的基督教形像。

记:香港信徒对中国事工有特殊的负担感。可否讲一下香港教会和机构的中国福音事工的整体情况﹖

中国事工很多,不同教会机构会用不同方法去面对。

看证主历史的话,证主于70年代开始中国事工。当时是文革的背景,不能做什么。那时只能搜集资料,设立中国研究中心,做研究和祷告。直至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改革开放时情况不同了,可以更大的回应福音的需要。那时三自教会未能面对沟通和合作,只能帮助家庭教会。

90年代香港回归前后,三自教会变得更开放。证主开始无论是公开或非公开教会,只要是神的教会,愿意接纳我们服侍的地方就会去。

随著时代的转变,基层教会基本上无分彼此。香港教会应怎样去做,是要思考的问题:对象的处境应怎样﹖应沿这方向思想他们需要怎样的事工。

记:福音证主协会在中国事工上的长远方向是怎样的﹖

我们看到神要在国内兴起主日学,系统性的圣经教导,建立圣经教师,包括平信徒和同工。而证主的异象是圣经教导事工,最重要的是,证主在中国事工上抱著一个服侍中国教会的心态——教会的需要都会尽力回应。

考究历史, 70年代,证主以文字和培训为首。培训能建立人,并能建立培训别人的人;而当同工离开后,文字便能继续成为当地人的参考工具,亦可达培训之效,适用范围较广。

2011年可说是中国主日学运动100年。我们乐意见到全国2800县级里,一半会出现圣经教导的教会。这是我们和不少其他事工机构的共同梦想。我们亦愿意有共同异象和方向的机构一起合作,在资源供应上和经历分享彼此配合,带给地区教会。

香港在中国事工上的问题和建议

记:随著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福音工场的需要亦有很大变化。你觉得香港在国内福音工作上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今年5月初时中国杭州崇一堂开幕时我去了那里。据报导该堂有7 800个座位,99%建堂费用来自弟兄姊妹建堂奉献;此外我认识一个国内义工队,由平信徒带领300人。这些国内教会自立的例子不时会在中国教会发生,他们的需要跟70、80年代已有很大的不同。

国内教会经常觉得外面教会很好,而我们比起他们确实有很多经验和优势,因此有必要与国内教会一起研究、探讨,联合起来;但国内教会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的信徒往往更敬虔、更追求神的话语。

很多香港信徒会参与助学或兴建学校,这些亦是需要的。然而要注意的是,一方面香港要集中资源在需要的人身上,另一方国内教会亦要学习互相支持。国内福音工作要有适合的受众,问题是能否找到适合的对像﹖香港教会有必要多花时间,多方面认识国内的需要。

过往的弟兄姊妹有很多需要,例如最基本的圣经;但现在国内已在用不同版本的圣经。证主的工作多是与国内教会一起商量,一起计划:应怎样做到最好﹖怎样回应他们的需要呢﹖

中国开始经历城巿化的过程,这过程香港教会已经历了,可与国内教会更多分享他们的经历城巿化的经验。

记:香港信徒对中国事工很热心,除了机构外,不少教会亦各自有不同的短宣活动。你认为香港在中国事工上,教会和机构有没有联合的必要﹖如果的话,联合的模式可以怎样﹖

假如机构之间要联合的话,有几点必须注意。第一,合作的机构或教会对彼此的定位必须清楚。第二,合作机构之间要彼此信任,绝不能公开对方的资料;第三,不要什么事工都包揽来做,必要时可把需要转介予其他机构。当然这涉及很实际的问题:如果国内教会对你信任,接受你的服务时,未必对其他机构有同样的信任。

基本上国内事工的合作有一定难度,合并的可行性不大。现今教会机构在国内事工上合作的例子不多,互通"声气"的也很少。﹙事工重复的情况多吗﹖﹚除广东省资源和事工重叠的很多以外,这情况在其他的省份很少发生。

大陆这么大,福音事工各自精彩也是好事。但我建议机构之间可以互通声气,对心志合一的机构可以更多沟通和了解,对当地事工来说也是好事。

记:曾听不少教牧同工指出香港堂会的短期宣教的问题是:只有传道,忽略牧养,或引起其他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我的看法是:我们到国内做福音事工时,要思想到底是我去把我们的擅长带给他们,还是真的以对方需要为重﹖服侍不是把"我觉得"需要的东西拿出来,而是要回应他们。香港的弟兄姊妹有时会努力把不同的布道法带给国内教会,但实际上他们已有很多布道和宣传方法,布道法对他们来说反而未必是首要的。

很多时候教会短宣令参与者更有得著,但对国内不一定有很正面的影响。假如国内教会有足够资源安顿香港短宣队固然是好事,但无论如何都要留心国内伙伴的承受程度。有些短宣队到国内做福音工作,但传道了信徒后不知怎办。无牧人的羊丢在旷野应怎么办呢﹖与国内教会合作时,香港教会常把很多program带给他们。这会否制造了外面精彩、国内教会生活?躁的感受?

如果我们发掘国内教会的资源,可能会发现他们比我们更要精彩。到国内事奉时真的要思想用什么策略和方式才是最理想的。


吕庆雄先生为"证主"中国事工总监,服侍中国超过10年。访谈中他不断强调国内教会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改变下不断变化。香港教会有热心之余,也要因应他们的需要,在国内福音事工上与时并进,才能给予国内教会真正的帮助。


相关新闻:
谈中国福音事工动向——福音证主协会福音事工总监吕庆雄访谈 (一) ﹙200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