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 能完全活出基督教信仰吗?

Introverse
 pixabay

走出你的舒适圈,奉耶稣的名成为他人的朋友!

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这样的人:派对上安静的一角,那位更喜欢看书而非参加聚会的朋友,或是忙碌一天后需要独处来恢复精力的人。

现代心理学将内向定义为一种天性,认为某些人更偏爱独处,并在其中感到舒适,胜于与他人互动。

但当这种偏好阻碍我们与耶稣的关系时,又该如何处理呢?

作家梭罗曾说,友谊建立在尊重与信任之上。这位珍视独处与内省的哲人深知,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需要意愿:走出自我,真诚地参与其中。

若我们渴望成为耶稣的真朋友,就必须检视我们的内向倾向是否阻碍了我们完全活出信仰,并如《马太福音》28:19-20所命令的,去分享这份信仰。

我们是否因待在内省的舒适圈中,而错失了耶稣更深的呼召--向外伸出援手,勇敢地服事与爱人?

如果我们宣称耶稣是我们的救主、主和朋友,就不能躲在"内向者"的标签后面。我们将探讨圣经如何说明这一点,早期基督徒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启发,以及如何突破现代心理学的框架,活出一种丰盛的服事人生。

与耶稣的友谊需要积极参与

与耶稣的友谊不是被动的关系;它需要我们主动参与。耶稣在世时从未回避人群或关系。祂的事工核心在于主动接触,即使是那些可能偏好隐藏或孤立自己的人,祂也愿意伸出援手。

作为信徒,我们被呼召效法祂的榜样,积极参与我们的信仰生活。是的,我们或许会像耶稣在某些记载中那样,暂时退到安静处祷告。但整体而言,耶稣的行为模式是积极与他人接触。

内向不应成为我们信仰行动的借口,而是信靠圣灵引领,让我们突破自我,成为他人祝福的管道。

耶稣与社会孤立者建立联系

在福音书中,我们看到耶稣与那些可能被视为"内向者"或选择远离社会的人互动。例如,撒玛利亚井边的妇人(约翰福音 4:7-26),她独自打水,或许是为了避免他人的目光。然而,耶稣主动与她展开深刻且改变生命的对话,并没有让她偏好孤独的习惯成为阻碍相遇的障碍。

同样,税吏撒该(路加福音 19:1-10)可能因职业和行为的缘故而被孤立。他爬上树只是为了远远一瞥耶稣,但耶稣却主动提出进入他的家中,打破了孤立的藩篱。在这些时刻,耶稣积极追求关系,甚至与那些可能希望躲避公众视线的人建立联系。

新约中的内向者仍然勇敢服事

尽管圣经中没有提到"内向者"这个术语,但从某些人物的行为来看,他们可能有类似特质。例如,提摩太是一个例子。他以胆怯闻名(提摩太后书 1:7),但保罗鼓励他要拥有"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摩太或许天生更喜欢安静的生活,但他仍被召唤担负起领导的角色,积极参与事工。

耶稣的呼召是走出舒适圈

耶稣的大使命(马太福音 28:19-20)命令我们"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如果我们始终向内看,无法完全履行这一命令。与耶稣的友谊意味著接受祂的使命,即使这要求我们超越自己的舒适圈。这种积极的参与是信仰旅程的关键,要求我们超越"内向者"的标签,履行我们的呼召。

早期基督教的隐修主义--一种误导的道路?

在基督教的早期,有些信徒选择与世隔绝,以追求灵性上的纯洁。最极端的例子是高柱修士(Stylite),他们为了避免世俗的干扰,甚至在柱子上生活多年。尽管他们的动机可能是出于真诚,但我们需要探讨这种孤立是否真正符合耶稣的教导。

隐修主义源于恐惧而非信心

早期隐修者相信,脱离世界可以帮助他们更亲近上帝。然而,圣经教导我们要"在世但不属世"(约翰福音 17:15-18)。耶稣并未选择隔绝自己,而是进入生命的混乱,与罪人、税吏和穷人建立联系。

隐修生活虽在纪律上值得称道,但往往出于对世俗污染的恐惧,而非对上帝能在任何环境中工作的大能的信靠。

我们可以在现代的家庭学校运动中看到类似模式。某些父母因不想孩子受到特定社会或政治意识形态影响而选择在家教育,这种做法往往基于恐惧。相较之下,耶稣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祂或许会让基督徒充满各地学校董事会,改变教育政策,使之惠及每个孩子。

基督徒群体对灵命成长的重要性

新约圣经强调群体生活对信徒的重要性。《希伯来书》10:24-25 告诉我们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不可停止聚会"。那些选择孤立的早期基督徒错失了群体在灵命成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与耶稣真正的友谊包括与其他信徒的团契,彼此分享生命与重担,并相互勉励。

耶稣展现了互动且有关系的信仰

耶稣时常被人群围绕。无论是跟随祂的群众、与祂同行的门徒,还是途中偶遇的个人,祂从不回避与人的互动。那些早期的隐修者或许认为他们走的是更高的属灵道路,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耶稣所展现的互动且有关系的信仰背道而驰。

突破现代心理学的标签

如今,许多人根据流行的性格测试将自己归类为内向者。虽然了解自己的倾向是有益的,但我们应警惕,避免让这些标签主导我们的属灵生活或限制我们的服事意愿。

内向是一个现代心理学的建构

我们对内向的理解源于现代心理学,尤其是 20 世纪早期荣格的研究。我们应认识到,这些标签并非圣经中的分类。

虽然这些标签帮助我们理解自然倾向,但不应决定我们如何回应耶稣的呼召。《哥林多后书》5:17 告诉我们,信主的人是"新造的人",不再被旧我或现代心理学的定义束缚。

不论性格类型,我们都被呼召去大胆地爱

耶稣告诉我们,最大的诫命是爱上帝并爱邻舍(马太福音 22:37-39)。这一命令并不因内向者而附加例外条款。爱他人需要行动,无论是与陌生人交谈、帮助有需要的邻居,还是参与教会服事。

圣灵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超越自然倾向,并以强大的方式活出爱。当我们信主时,藉著《罗马书》12:2 所提到的心意更新,我们得以改变,突破局限。

上帝的能力在我们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对于那些认为自己是内向者的人,参加社交活动或从事外展工作可能让人望而却步。但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2:9 中提醒我们,上帝的恩典够我们用,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的。当我们依靠上帝而非自身的天性时,我们会找到勇气与力量,来完成我们作为耶稣朋友的召命。

拥抱与耶稣的勇敢友谊

如果我们想成为耶稣真正的朋友,就必须愿意拒绝内向的局限。我们需要与他人成为朋友,并以此为桥梁,将福音传递给他们。

我们蒙召像耶稣一样,积极地与世界接触,以爱与服事伸出援手。无论是古代的隐修主义,还是现代的内向特质,孤立自己都不是耶稣的道路。相反,我们应该拥抱群体的力量,走出舒适圈,让上帝使用我们成为祂在这个受伤世界中的手和脚。

你愿意今天就迈出这一步吗?不要让"内向者"的标签限制你进入耶稣所赐的丰盛生命。不要让这个标签成为你分享信仰的障碍。敞开心扉,接受更深的关系、更丰富的群体生活,以及更勇敢的见证。成为耶稣的朋友,愿意去爱、去服事--无论祂带你去哪里。

你可能感到的恐惧并非来自上帝。《罗马书》8:15 提醒我们,所有的恐惧,包括内向的恐惧,都是一种心理上的奴役。保罗告诉提摩太:"因为上帝赐给我们的,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摩太后书 1:7)。

译于 Faith Biscuit,原文作者 Donald L. Hughes 是美国福音派基督徒,作家,牧师,媒体人。  
  • 韩基总呼吁WEA2025主办教会停止财务支持 并要求关键领导人辞职

    韩基总呼吁WEA2025主办教会停止财务支持 并要求关键领导人辞职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临再次担任总统属灵顾问 谈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体现对全球教会的关怀

    作为撒玛利亚救援会和葛培理布道协会的负责人,葛福临牧师是特朗普总统的属灵顾问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访谈中,葛福临牧师谈到了他对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时使用《圣经》、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体现他对全球教会的关怀。

  • 葛福临在特朗普总统就职典礼上祷告:"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

    在美国第47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职前的几分钟,著名福音传道人葛福临(Franklin Graham)在国会圆形大厅为总统及第一夫人、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以及整个国家献上了祷告。

  • 尼西亚大公会议1700周年 基督徒合一祈祷周促教会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祷周"上周六展开,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题为"你信这话吗?"选取自约翰福音11章26节:"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有关主题亦回应尼西亚信经所强调,耶稣基督是我们复活的主释出爱与和平,愿我们在此精神上携手前行。

  • 美国人对牧师的信任持续下降,仅三成认为牧师诚实守信

    根据盖洛普最新调查,美国人对牧师的信任度再创新低,仅有30%的美国成年人认为牧师拥有非常高的诚实和道德标准。尽管如此,牧师仍然位列23个受调查职业的前半段,排名第10。护士(79%)、小学教师(61%)是美国人高度评价的职业;电视记者、国会议员及说客被认为是诚实和道德标准最低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