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助理教授的劉振鵬牧師在新一期的院訊中回顧他過去七年擔任顧問牧師的工作,不僅見證了上帝在他與肢體之間動工這一種神聖奧秘的三角關係,同時,他提出關於「牧養關顧」的思考亦值得我們借鑑。
「究竟我可以做甚麼?怎樣去做?我憑甚麼認為自己可以勝任?」這是曾經是「空降牧師」的劉牧師撫心自問的問題。作為一個顧問牧師、就是在教會主任牧師暫缺出現牧養與領導危機的時候,以顧問身份來到教會牧養教牧同工及眾執事。
在回顧總結中,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面對「從何入手」和「怎樣牧養」這兩大難題,劉牧師歸納出三個要點:就是團契、禱告和教導,並以神學家麥乾頓的「一繩三線」概念來強調三者是缺一不可。
團契是彼此認識和建立關係的基礎,是實現「零的突破」的開始。透過飯桌團契彼此認識,而在之後對個別肢體、長執和教牧同工的牧養也都是極其重要,因為一切由關係開始。
禱告代表順服與交託,也是合一的見證。劉牧師認為這是基於一個「忠心」的信念:只要我們忠心地事奉上帝,結果必定在祂手中。所以不論在怎樣的場合,禱告絕對不是個散會的「例行公事」,而是「基督是主」完全交託和全然順服的實踐。
他分享一次難忘的經驗,在一次用膳的席間,與一位肢體深入分享基督信仰對認罪、寬恕與復和教導後,在一次聚會見證中,他向眾肢體致歉、懇求寬恕和尋求復和。每當肢體間有美好的團契和禱告時刻,教導就有機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最後,劉牧師借德國神學家潘霍華的話作反思:一是悔罪是一切靈性關懷的核心;二是隻有自身心靈被關顧的人才能去關顧別人。他説,「門徒要彼此守望、互相糾正與看顧」是潘霍華對自己的要求,同時正體現牧者之間靈性關顧的需要和重要,也是建立牧者生命和教牧隊工的核心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