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宣教新趨勢」差傳論壇

香港人在世界宣教的優勢
3月12日,香港九龍塘中華宣道會舉行的「21世紀的宣教新趨勢」差傳論壇上,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林兆源牧師分析本地差會的未來宣教發展趨勢和本地宣教士應該如何回應新時代的需要。

他認爲,一切事工必須以大使命為終點;未來宣教士的焦點會在回教、印度教等國家;東方宣教士將會成爲主導。他又指出教會應增加宣教士培訓,而差會應該謙卑,與教會和其他事工和一。

他又認爲香港人在世界宣教上擁有很多的優勢,包括語言、技術和經濟支持等,香港信徒要好好的珍惜。

人道援助事工增長的同時,要以大使命為原則

林牧師表示,南亞海嘯大災難發生後,全球整體的人類痛苦指數(human suffering index)上升,人道援助事工的需要也相應增加,容易出現非救援事工被忽視的問題。

他説:「假如有兩個不同的計劃同時需要支持,一個是興建聖經學院計劃,另外一個是開設孤兒院計劃。教會往往傾向選擇支持後者。」原因是人們普遍對災民、病患者或者社會弱勢容易產生憐憫和同情的心。

林牧師強調,一切的救援事工需要以大使命為原則。教會有需要對世界受苦的人作出回應,教會是為了使命而存在,要宣教和教導聖經。他説:「如果我們一直供應他們麵包,他吃了以後還是指望麵包,那到底我們什麼時候能停下來?」他又引用羅馬書的經文-「不以福音為恥」,教導教會不要以佈道,栽培和培訓為恥。

未來宣教的焦點和東方的傳教士冒起

林牧師認爲,信奉回教的印尼、信奉印度教的尼泊爾等這些國家會成為未來宣教士的焦點。

對於傳教士,林牧師説,在過去幾百年來,宣教士一直以西方人為主,他們帶領著宣教的歷史。但近幾年來,越來越多東方傳教士冒起,未來非西方的傳教士人數將超出西方的傳教士的人數。

增加宣教士培訓機構

林牧師對比不同時代的教會結構,解釋現今教會結構的不完整。他説,在新約時代,耶穌親自牧養、栽培和差遣十二門徒。雖然這樣的共同體人數極少,只有十二人,但是足以體現牧養、培訓和差傳三個整全體系。早期的教會也有繼承同樣的結構,分別設有牧養團隊,培訓團隊和差派團隊。但是,時至今日,基督教組織中卻只有「本地教會」和「差會機構」兩類,宣教士培訓組織比較罕見。因此,林牧師認為教會可能需要開設更多的宣教士培訓機構,滿足未來需求。

差會應該學習謙卑,與教會和當地的事工合一

在問答會上,有場內人士要求林牧師列舉西方傳教上的失誤以作借鑒。林牧師的回應是,我們應先看別人做得好的地方,並且在當地的事工中尋求合一。「在宣教上,我們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彼此合作。」

林牧師指出,很多差會有錯誤的想法:要做主導,不願讓宣教士加入職場的其他堂會或事工。差會應該學習謙卑,跟當地其他事工合作,彼此配搭,尋求合一。

他補充,有很多西方國家在宣教策略上仍然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有很多菲律賓宣教士為了向回教家庭傳福音,前往中東做當地的傭工。美國也有拉丁美洲裔的宣教士前往非洲宣教。我們常説 reach to the unreached。其實,這些國家早就開始這樣做了。」

香港人在世界宣教上具備的優勢——語言、技術、經濟

林牧師在回應「香港人在世界宣教上具備哪些優勢?」時説:「香港人容易接觸外面世界,技術上比較強。此外,他們學習地方方言的能力也比較強。但是,宣教士最重的還是要有心志。二、三十年前的那一代沒有吃過苦,鍛練很少,面對困難很容易後退。」

還有,香港被差遣的宣教士大都是得到堂會的全力支持,「香港宣教士在經濟上幾乎全無後顧之憂,同類現象在別的國家中幾乎沒有」。

「香港目前有四成教會出現赤字。如果日後香港宣教士激增,教會有可能不能繼續這樣支持宣教。到那時候,我們又會不會因為沒有錢就不去傳?到底我們所依靠的是教會?是人?還是神?」

林牧師結語時表示,這些有利條件並不是必然的,香港信徒應該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