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人基督徒角色混淆 导致不积极参与社会

沙巴神学院院长:回到圣经 透过合会关怀将福音带入人群
mis_20070604_min_20070604_tuyuanzhang.
珖忖肭|长在巴色会宣教大会上探讨本地宣教策略。(图:基督新报)
"基督徒需弄清自身在文化、族群、社会中所应扮演的角色,才可发挥巨大的影响力。"沙巴神学院珖忖肭|长在巴色会宣教大会上探讨本地宣教策略时如此指出。

在马来西亚,政治的环境越来越不乐观。从改信基督教的回教妇女Lina Joy不能获得批准更改其身份证上的宗教的判决来看,宗教信仰自由面临考验,回教法庭的权力竟然超乎联邦宪法。纵观整个马来西亚,积极参与社会、并带动华人社会的文化往往是慈济会、德教会等其他宗教团体。

珧|长以沙巴为例,虽然信徒占百分之三十,可是对该州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其他宗教团体。根据统计指出,"沙巴八大慈善机构,教会仅参与监狱事工,令人感到沉痛的是,在捐献者名单中极难寻获基督徒捐赠者",他对基督徒不积极参与社会现象感痛心。

在大马,东马沙巴及砂拉越的政治环境对基督教的态度较西马来的友善。"可是这并非理所当然的现象,而且这样的黄金时代很可能会改变",珧|长如此表示。"在过去,基督教曾在这片土地上有过辉煌的过去,教会积极建立学校、设立医院、孤儿院、老人院等,可是如今仅剩下教堂作为基督教标志,忽略了基层人士、原著民的需要。"

本地华人教会不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原因

珧|长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基督徒面临身份上的危机。初期的基督教很看重自己是神儿女的身份,失去了与世界的关系。所以关注的是赦罪,只是强调个人灵魂的得救,信仰的盼望只是死后上天国,因此忽略了社会的需要和痛苦,也失去了神的子民的角色。其后,中世纪的教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政教合一,经常争权夺利,连身份和角色都失去了。到了改教时期,加尔文提出两个国度观,强调神圣的权威和世俗的权威要携手合作,基督徒要进入人群,以真理和仁义影响世界。可是现今的华人教会却忽略了上帝子民的教导,只是将人带到教会,为他施洗就满足,并没有教导信徒成为门徒。

其二,是观念的问题。教会可以为事工展开筹款,可是却鲜少将社会民生、服务及慈善机构列入拨款预算中。"为何不关心?"珧|长一针见血的指出。因为教会存有观念上的偏差,认为自己是神的儿女,担心进入社会会受到影响;其次是不明白神的召命。

其三,圣殿神学与社区(邻舍)神学的分歧。耶稣时代,神殿是以例律为中心的神学,非以人为中心。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中,祭司之所以绕道是因为担心受伤的人会死,若摸了尸体就不能侍奉,视宗教教条、传统,比爱心更重要。利未人则担心自己的利益,于是不关心。这些都是典型自私的做法。然而,这种现象在教会是很普遍的。世上这么多的教会,却对最需要关心的群体缺乏关心,忽略人的需要。

回到圣经、以人为本的福音

耶稣所教导的是整全福音,即关注人的身、心、灵三个层面,而非单单关注灵的层面。"若耶稣在沙巴、在这个社会,他会怎样做?"珧|长提醒基督徒需要回到圣经,"因为耶稣怎样做,我们也应该要怎样作。"

基督信仰并非理论,也不是哲学。福音是谈人与人的问题、谈生活的课题。耶稣所讲的福音不是神殿的福音,而是社区(爱邻舍)的福音。他看见人的痛苦、关心他们、医治他们,与当时的领袖教导恰恰相反。

"要回到圣经,因为上帝讲爱,以人为中心,仪文是其次。"他说。马太25章40节上记载"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著名神学家也巴刻曾说:"上帝既然担当世人的罪和重担,耶稣亲自道成肉身进入人群中,肯定的,他愿意他的儿女们走入人群,关心人的需要。"

珧|长呼吁:"除了照顾人灵魂的需要,还要参与社会关怀。我们需要回到马太福音25章,重新检讨宣教神学。目前的宣教其实是停留在50年前的,极需从基督教历史看教会的盲点,回到圣经、回到人群中,将主的话语带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