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2月24日)在菲利蒙基督之家舉行了歷史性的首屆灣區華人教會生命倫理研討會,近200位牧者同工、教會關懷工作者、自己或家人身患疾病的信徒及一般信徒聚集,在聖經的原則裏面,找到了面對生命的抉擇時的出路。
聖經歸正教會主任呂沛淵牧師以「聖經——醫學倫理的根基」為題,為生命倫理研討會拉開序幕。通過從神學角度的精密分析,呂牧師介紹了基督教倫理的基本概念,為整個探討會的主題訊息奠下基礎。
以聖經為根本的基督教倫理
時下社會對倫理有很多不同的定義,造成了混亂。呂牧師為倫理下了一個定義,倫理是系統神學的一面,是以聖經為本的、研究是非善惡的學問。世俗人狡辯説聖經上的話都已經過時,應該要根據時代的改變來重新定義倫理的標準。
呂牧師指出,在福音派的立場上,聖經是完備的,是為每個時代所説的,能夠給人的生活的所有層面需要的答案。天地都要廢去但主的話是不會改變的,因爲主的道就是永恆的真理。因此,呂牧師強調「基督教倫理就是聖經倫理,兩者不能分割」。
世人對於好壞、是非、對錯並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跟著情況搖摆,隨波逐流。但基督徒應堅持回到聖經的根本,尋找好壞、是非、對錯的定義,而不是用人的定義,只有聖經才能為我們提供絕對的標準。
神對生命的絕對掌權
呂牧師又強調「神有掌管這個世界的絕對主權」。因爲人墮落了,這個世界也跟著墮落了,今日世人惟有在惡中分別善惡。基督徒擁有的卻是得救的生命、在主裏面的新生命,所以我們當在神的美善中、神的話語中分別善惡。
呂牧師尖鋭地指出,這個時代的問題就是「自己作主,反客爲主」。世人不相信神的主權的結果,就是把自己當作了神。比如在墮胎、人工繁殖、安樂死等生命的問題上,其實都有神的計劃,可是人們利用了神給人的自由意志,跟著自己的意思來做決定。
呂牧師勸導與會者説:「神的主權是包羅萬有的;神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無所不顧的。我們應該順服他,因爲他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他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
歸根到底,結論是什麽呢?呂牧師反問會眾「到底我們有沒有爲主而活呢?」(His Lordship)他以非常精煉的一句話來説明 “If He is not the law OF ALL, then He is not the law AT ALL.” 神在每時每刻,特別在我們要做決定的時候,都與我們同在,只是我們要學習順服他的旨意。
辨別是非善惡——聖經為本的目標、標準、動機
按照聖經的倫理標準,什麽才算是一件好事呢?呂牧師説明主要有三個條件:正確的目標、正確的標準、正確的動機。第一,聖經上明明指著人是沒有良善的,人不能靠著行爲稱義。意思是説,作爲基督徒,不是爲了自己做什麽,所有的行爲的目標都是爲了神的榮耀。每次面對抉擇的時候,那條路能夠為神帶來更大的榮耀,那就是正確的選擇。第二,在標準方面,基督徒不是強調律法主義,神的律法是使人得自由的,所以我們當順服,這是做門徒的標準。第三,基督徒行事爲人都是帶著愛的動機,在真理裏面去愛,先愛神又愛人。
呂牧師表示,基督徒根據聖經倫理來判斷的時候有三步:首先要了解處境;然後找出準則,從聖經裏面查看神的話語怎麽説;最後是動機,也就是個人的態度。所以,所謂「倫理」並不是一套律法,而是個人把神的話語的準則應用到處境上面 “The application of a norm (principle) to a situation (problem) by a person.”。 處境、準則、動機三方面是彼此依存(interdependent)的,只要以聖經的真理為根本,並不會出現矛盾。
屬靈生命勝過肉體生命 傳十字架的生命真理
談到生命倫理的問題,不得不回到生命的根源。呂牧師總結時指出,生命就在神裏頭,耶穌基督是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考慮到生命的問題的時候,不只是一個肉體的問題,而更是一個屬靈的問題。呂牧師反問「難道醫生真正能夠救活一個人嗎?」其實,只有耶穌基督才叫人脱離死亡,得到永恆的生命。
呂牧師説:「十字架上面有所有真理的答案。使徒保羅對知識豐富的哥林多城的信徒們説『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如果我們離開聖經,我們還可以做什麽呢?我們還可以在世界上作光作鹽嗎?」
是次生命倫理研討會的其他主要講員均是神學教授、基督教關懷事工、醫療專業人士等,包括美福神學院院長陳若愚牧師;三一神學院生命倫理系碩士、三藩市加州大學醫學院教授鄭博仁醫生; 三一神學院生命倫理系碩士、台灣路加傳道會執行委員張立明醫生;傳統家庭促進會總幹事譚克成博士;角聲癌友關懷網負責人龔振成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