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股「宣教熱」席捲海外!差傳事工聯會近月會訊中一名為「思翰」 的作者提出中國宣教士所面對的四種挑戰,並剖析「戰術秘技」和取勝之道。不少剛起步投身宣教的內地教會仍處於摸索階段。思翰提出中國宣教士需掌握「戰術」秘技,化身戰士,方能迎合「熱潮」需求。
戰術一: 逃離「小天地」
來自農村的中國宣教同工對宣教地文化的差異出現畏怯、排斥、逃避,不易融入其中。一些除要事外出和參與事工外,大都躲在租住的房內,或與同工的小圈子,享受自己的「小天地」。思翰指出,教會和差會便應督導和協助同工改善,使其盡快適應工場文化的挑戰和衝擊,投入宣教事奉。
戰術二: 別墮「婚姻陷阱」
「夫妻關係」亦可能成為問題的導火線,尤其很多宣教同工來自農村,年紀尚輕就結婚,婚前亦未有進行心理輔導。進入工場後,夫妻常有衝突,加上文化衝擊和事奉壓力,更使他們身心疲憊、靈命枯乾。
思翰指出,夫妻衝突多從親子教育引發,如責任擔當與分工不和諧,導至婚姻破裂。儘管已獲幫助,仍不見果效。不少宣教士只能回國療傷,有的夫妻最終分開。有見及此,筆者夫婦每年都探訪不同工場,陪伴宣教士夫婦生活一段時間,盼能堅固宣教士夫妻關係。
另一種衝突源自母親的擔心,尤其對於安排孩子入讀學校。若安排不理想,其愛子之心就轉化為憂慮,負面情緒導致靈性低潮,亦會埋怨丈夫、差會等。因此差會及教會位應為宣子的教育和學校,作最好安排,便能間接能鞏固夫妻關係,建立美好家庭。
戰術三: 祈求「語言恩賜」
據中國宣教士所説,他們表示未有足夠語言的恩賜和技巧,學習時較為被動和缺乏操練,亦怕鬧笑話而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想放棄,這影響宣教士與服侍對象的溝通,達不到事奉果效。思翰表示他們應效法西方和韓國宣教士,以刻苦精神來學習語言,放膽嘗試溝通,才會促進事奉的果效。
戰術四: 跳出「傳統文化」
中國宣教士會受其民族性格、傳統文化影響到工場的宣教工作。思翰提出箇中七大特徵:
特徵一:「安分」,能彼此接納,但缺乏進取。 特徵二:「含蓄」,表現彬彬有禮,內裏亦存虛偽。 特徵三:「自私」,能正面為個人利益、團隊竭力;負面則會自我中心,表現貪心、爭競。 特徵四:「幽默」,輕鬆瀟灑,亦有阿Q精神。 特徵五:堅持「中庸之道」,能積極平衡發展,但沒明確立場。 特徵六:「種族優越感」,使宣教士有信心和肯定,亦會自高自大,輕視其他民族。反之,「種族自卑感」有謙卑受教,但會產生自卑情況。 特徵七:「沒有安全感」,造就努力自衞的表現,不敢對外合作,別人成就視威脅自己的負面情形。
思翰強調,中國宣教士面對的挑戰,要積極面對,正視問題,並倚靠神,才能被主使用,成為萬族萬民的祝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