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古代石板有助證實舊約聖經記載基督來臨的預言嗎?有考古學者對此深信不疑。耶路撒冷博物館本月初展出的加百列古石板再度引發對其基督教歷史與考古價值的爭議。
這塊歷史悠久的石板因上面有用墨水寫的(希伯來文)天使加百列,因此又被稱為「加百列古石板」。石板受耶路撒冷博物館高度垂青,被館長譽為「寫在石頭上的死海古卷」。
但仍有不少學者認為加百列石板的歷史價值無法與死海古卷相比擬。正反兩方爭論的焦點是:這塊石板是否真預言舊約時代的猶太人所期盼的救世主彌賽亞(基督)會來臨?
其實,加百列石板在約旦出土13年以來就一直伴隨著爭議。有學者表示該石板是瞭解耶穌基督降世時圍繞聖地展開的宗教想法的一個視窗。但在當地,考古學家並未發現其它任何類似宗教文獻的記錄。
相信加百列石板具基督教歷史價值的學者喜歡把它和著名的死海古卷相提並論。兩個文物的年代可追溯到同一時期,都採用了希伯來文;但不同點是,加百列石板上面的文字是用墨水寫成的,而非刻出來的。
據報導,希伯來大學教授伊斯拉爾‧克諾爾於5年前提出一項爆炸性理論,聲稱石板上面的文字預言了彌賽亞的復活,倘若屬實將對早期基督教的認知產生革命性變化。不過之後他對自己的言論略作修正。
直到現在圍繞加百列石板有關基督的預言真實性的爭論仍在繼續。之所以沒有定論,最主要還是因為石板上關鍵段落的墨水字大部分遭到嚴重侵蝕,已經很難辨認。
此外,石板上出現兩道斜裂縫,將文字分割成3個部分。以色列博物館負責人表示石板上的87個句子中只有40%清晰可辨,另外其最初發現地點也不確定。這這也給石板的研究工作帶來很大挑戰。
一羣美國專家也嘗試利用最現今的高解析度掃描技術對加百列石板進行掃描,試圖破解石板上的文字之謎,但最終無而返。因此有關加百列石板的討論仍將持續。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