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古代石板有助证实旧约圣经记载基督来临的预言吗?有考古学者对此深信不疑。耶路撒冷博物馆本月初展出的加百列古石板再度引发对其基督教历史与考古价值的争议。
这块历史悠久的石板因上面有用墨水写的(希伯来文)天使加百列,因此又被称为"加百列古石板"。石板受耶路撒冷博物馆高度垂青,被馆长誉为"写在石头上的死海古卷"。
但仍有不少学者认为加百列石板的历史价值无法与死海古卷相比拟。正反两方争论的焦点是:这块石板是否真预言旧约时代的犹太人所期盼的救世主弥赛亚(基督)会来临?
其实,加百列石板在约旦出土13年以来就一直伴随著争议。有学者表示该石板是了解耶稣基督降世时围绕圣地展开的宗教想法的一个视窗。但在当地,考古学家并未发现其它任何类似宗教文献的记录。
相信加百列石板具基督教历史价值的学者喜欢把它和著名的死海古卷相提并论。两个文物的年代可追溯到同一时期,都采用了希伯来文;但不同点是,加百列石板上面的文字是用墨水写成的,而非刻出来的。
据报导,希伯来大学教授伊斯拉尔‧克诺尔于5年前提出一项爆炸性理论,声称石板上面的文字预言了弥赛亚的复活,倘若属实将对早期基督教的认知产生革命性变化。不过之后他对自己的言论略作修正。
直到现在围绕加百列石板有关基督的预言真实性的争论仍在继续。之所以没有定论,最主要还是因为石板上关键段落的墨水字大部分遭到严重侵蚀,已经很难辨认。
此外,石板上出现两道斜裂缝,将文字分割成3个部分。以色列博物馆负责人表示石板上的87个句子中只有40%清晰可辨,另外其最初发现地点也不确定。这这也给石板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一群美国专家也尝试利用最现今的高解析度扫描技术对加百列石板进行扫描,试图破解石板上的文字之谜,但最终无而返。因此有关加百列石板的讨论仍将持续。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记者揭跨性别产业内幕:超人类主义、企业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报道揭示,美国富商和企业在推动跨性别产业的背后,可能暗藏著一个更大的动力——推进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以及无穷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