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華福中心《使命門徒》播客探討如何理解女性在教會的事奉角色,台灣神學院梁越美博士指出,19世紀末馬偕牧師已看重女性在教會的潛力,今天女性在教會比例較高,擁有深度牧養的優勢。
梁越美在播客接受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牧師訪問時,透露馬偕宣教士赴台的福音策略,已注意到不能只是把女性當作是男性牧者的家眷或是附屬,認為今天的教會應該視女性為有主體和獨特恩賜、特定服事對象的同工。
馬偕牧師看重女性在教會的潛力
19世紀末期,長老會差會的馬偕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來到台灣傳教,開創了一個獨特的教會模式。在他的教會建立過程中,他早已看到女性可以擔任信徒領袖的潛力。每當建立一座教會,他都會派遣一位傳道人和他的太太,以及一名宣教師共同協助福音事工。馬偕的太太張聰明是牛津學堂開校時唯一女性教師,更在各地帶領婦女展現了女性在教會中的重要地位。
這種對於女性在教會的角色,雖然在歷史上存在女性歧視觀念,時至今天長老教會對女性領袖的接受度逐漸增加,儘管仍有文化性的家庭觀念存在,但在教會內部,性別基礎已經不太一樣了。
教會以男性的發展為主
這種對於女性平等的看法也延續至當今。在現代台灣的教會中,男女在各方面都享有相對平等的地位。然而,有些女性仍可能在個人成長環境中感受到自我限制。儘管如此,女性依然展現出卓越的才能和潛力,無論是在學業還是在教會事工中。
不過,梁越美指出在一些情況下,仍然存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現象。部分評估認為女性可能更適合參與教會活動,因為她們在各方面可能更外向。然而,實際上,男性的發展仍然佔主導地位,這種現象並不分族羣,不論是華人、閩南人還是原住民,都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
即使在美國這樣被視為自由、民主的國家,也可能看到類似的現象。例如,在美國的台灣人教會中,第一代移民可能仍然保留著一些傳統觀念,如冠夫姓等。這些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可能導致一些性別角色的差異,使得男性仍然在教會和社會中佔據主要地位。這些問題提醒著我們在推動性別平等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女性在教會牧養工作的優勢
梁越美認為,在教會性別分工應該建立在上帝賜予我們的恩賜和護照基礎之上。教會成員應該透過充分的溝通和理解彼此的呼召和上帝賜予的恩賜,來確定各自在當中的角色和責任。將信仰融入生活能幫助建立共識,以確定教會的發展方向,而不是按照傳統的概念。
在現今的教會中,女性人數常常超過男性,然而女性在傳道方面卻相對較少見。儘管女性在教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要成為羣體的領袖時,男性往往仍是主導者。這種現象從古至今一直存在,顯示了性別在教會領導層中的不平衡。
在教會領袖和牧者的培訓中,女性更擅長深度的牧養工作。然而,在實際的培訓比例中,男女之間的比例並不符合教會羣體結構,這顯示出在教會領導層中依然存在著性別不平等的現象。
世界華福中心2月22日的《使命門徒》播客除了探討「如何理解女性在教會的事奉角色 」還涉及「如何從神學教育角度來牧養年輕世代」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