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敬群牧师
不知道是谁对就基督教的传道、牧师起了一个讽刺性的绰号--"吃教"。七月六日,我曾在基督日报"专栏"发表"浅谈吃教"一文。读到陈维屏牧师所写的"吃教的代价",文章说他的父母、弟、妹及一位信徒是被义和团用大刀杀死的。在历史上罗马皇帝尼碌逼迫基督徒是更加残忍的。其实这些为主的名而牺牲的仆人是殉道者,并不是"吃教"者。
最近,奥运在北京圆满闭幕。中国选手赢得了五十一块金牌。过去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这一讽刺性的绰号便烟消云散,而我也巴不得在不久的将来,"吃教"这一不怀善意的名字在华人基督教的历史中也能洗刷一清。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当然要从教会做起--尊重牧师、传道。信徒应对牧师等圣工人员在生活方面有合情合理的待遇,使他们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可惜,今日教会却忽略这个重要的问题,也没有人站出来提倡解决。
根据圣经,在新、旧约中,关于祷告的共有五百多处经文。而关于钱财的共有两千多节的经文。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祷告重于钱财。但如果以经文的多寡来衡量谁比谁重要的话则会出现偏差。
在旧约中所罗门王建造圣殿并不是用茅草、竹子建造,他是以金子、银子上等的建材。据圣经研究学者估量,所罗门所造的圣殿相当于现代币值七亿美金。在新约中,马利亚曾为主耶稣打破珍贵的香膏,在卖主的犹大眼中这是浪费。但是主却称赞马利亚所作的。同时,耶稣被钉死后,并不是身无葬身之地,乃是葬在财主的坟墓里(太27:7)。
约书亚分地给十二个支派,利未支派并没有得到产业,各支派以什一奉献来供给他们的需要。同时,玛拉基先知清楚地教导百姓要将什一奉献给神,不是奉献的人自己作主,乃是将什一奉献全然送入仓库。如果每位信徒都能遵行这一教训,会有至少五个好处:
1,使神家有粮,库里丰富;
2,神必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你;
3,神斥责蝗虫,不容它毁坏你们的土产;
4,所居之地,成为喜乐之地;
5,灵性活泼,身体健康。
耶稣亲口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保罗劝哥林多的教会说:"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在《山东大复兴》一书上记载,教会复兴以后,信徒的奉献大大增加,教会的库里稻麦丰满。
我曾经在电视上听到一位元名牧提及关于奉献的话:"神感动一个人奉献,那人不立刻遵命而行。于是这一管道就发生阻滞,教会的急需就发生问题。所以这不是神的问题,乃是人造成的问题。"我认为这话是一针见血,值得每一个基督徒思考立志做流通的管道,使教会变得丰富。
回顾我做传道五十多年,有丰富也有缺乏,记得有一位同工曾经对我说:"他过的日子是『乌鸦叼饼』的日子。"他是一位有美好灵性、有学问的好牧人。当时,我非常敬佩他与以利亚一样。然而,待他去世后我才醒悟过来,原来那时他所过的日子是一家六口为生计挣扎压得透不过气来。他是一个牺牲者,是完全"凭信生活"。教会没有供给他合理的生活费用。有谁知道,恐怕就是神感动人,人偏偏不遵命而行,结果造成悲剧。如今回想这事,我还觉得心酸,眼泪盈眶。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应该遵照主的吩咐,按时什一奉献,使神家有粮。其实,十个家庭就可供养一个牧师。那么,究竟以怎样的标准来定牧师的薪金呢?记得我在慕笛神学院念书的时候,在课堂上也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记得有一位教授提出以高中老师的薪金为准则。我再三考虑认为这是很恰当的。
其实,若是基督徒不给什一奉献全然入库,牧师一家的生计从哪里来呢?大家爱牧人、每一位信徒都参与奉献,教会才会富足、才会兴旺。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