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美国宗教生活的五大显著变化

Pew Research
自左上角顺时针方向:2021年1月,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市的男孩女孩俱乐部内,一名二年级学生在远程学习;2022年2月,纽约州水牛城,抗议新冠疫苗强制令的示威活动;2021年4月4日,华盛顿特区,复活节弥撒;2021年10月,华盛顿国家广场上,用白旗悼念因新冠去世的生命。(图:Pew Research)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对美国社会的健康、工作、科技和宗教四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宗教生活经历了五大关键变化,对教会和信徒至今仍有影响。

尽管许多美国人希望将疫情抛诸脑后,但这场危机带来的宗教实践和信仰态度的变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1. 疫情重塑了部分美国人的宗教生活

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69%)的宗教信仰和实践未受疫情影响,但仍有30%的人表示,他们的个人宗教或灵性生活受到了影响,其中10%认为影响很大。

在这30%的人群中,影响的性质各不相同:约10%认为疫情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积极作用,9%认为影响是负面的,11%则认为既无正面也无负面影响。

虽然大多数人已经将疫情视为过去,但仍有人在经历灵性上的调整和变化。对于教会而言,在牧养现有会众及吸引新信徒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现实。

2. 线上聚会的接受度提高

疫情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线上礼拜作为线下聚会的替代形式。

虽然相比2020年7月疫情高峰期,更多美国人恢复了线下礼拜,但皮尤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线下参与有所下降,而线上或电视礼拜的参与率则略有上升。

数据显示,48%的人在疫情前后都未曾参加宗教礼拜,31%的人保持与疫情前相同的出席频率,21%的人有所变化——其中7%的人参加更频繁,13%的人则减少了线下礼拜次数。

线上或电视礼拜的情况类似,62%的人无论疫情前后都未曾观看,18%的人维持不变,而20%的人发生了变化——其中13%增加观看,6%减少观看。

Lifeway Research 的调查发现,截至2022年8月,几乎所有教会都恢复了线下聚会,但到2023年8月,平均出席率仍未恢复至疫情前,仅达89%。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信徒即便在疫情后仍继续使用线上直播,一项2022年研究显示,人们认为某些情况下线上礼拜比线下更为合理。

此外,线上礼拜的普及也影响了信仰观念。疫情前,约40%的福音派信徒认为独自或与家人敬拜可以替代定期参加教会礼拜,而到2022年,这一比例上升至54%,创下历史新高。

3. 教会联系整体保持稳定

尽管疫情带来了诸多社会变革,但整体而言,美国人的教会参与度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数据显示,2020年7月,有41%的美国人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宗教礼拜。这一比例从未低于40%,目前更上升至43%。

约80%的人表示,自疫情前至今,他们的线下或线上参与度基本保持不变。虽然线下聚会略有下降,但这一减少几乎完全被线上或电视礼拜的增长所弥补。尽管社会经历了动荡和调整,但选择保持某种形式教会联系的美国人比例仍然相对稳定。

4. 主流新教持续衰落,福音派相对稳定

疫情期间,福音派和黑人新教教会的参与度略有上升,各增加了3个百分点。2020年7月,71%的白人福音派信徒和70%的黑人新教信徒曾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礼拜,如今这一比例分别升至74%和73%。

相比之下,白人主流新教(非福音派)信徒的参与度虽然保持稳定,但基数远低于福音派信徒。2020年7月,该群体中仅37%的人参与宗教礼拜,最新数据显示这一比例仅略增至38%。

此外,75%的白人主流新教信徒认为疫情对他们的宗教或灵性生活没有影响,而这一比例在白人福音派信徒中为64%,黑人新教信徒中为54%。换句话说,主流新教信徒的宗教生活几乎未受疫情影响,这种“无变化”反而加剧了其长期以来的衰退趋势。

5. 年轻人群体的参与率可能上升

尽管大多数年龄段的宗教参与率与疫情前相差不大,但研究显示,年轻人群体的参与度可能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30-49岁(37% vs. 38%)、50-64岁(46% vs. 46%)和65岁及以上人群(50% vs. 52%)的参与率基本持平。然而,18-29岁群体的参与率在疫情期间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向上。2020年7月,该群体中30%的人表示过去一个月内曾参与宗教活动,而最新数据显示,这一比例已上升至38%。

这一趋势可能预示著Z世代(1995-2010年出生)中正在酝酿一场新的信仰复兴,但从统计学角度来看,目前仍需进一步观察。(资料来源:lifeway research, Pew Research)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