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聖公會主教:必要了解中國 並積極求和

專訪台灣聖公會主教賴榮信(一)
日前出訪中國的台灣聖公會主教賴榮信,去年12月中返台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分享他在此行中所領悟到的一切。

早在幾年前,美國聖公會與中國全國「兩會」(中國基督教協會及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已經有了接觸,並彼此商議透過不同的方式增進雙方認識。因爲「台灣」既為美國聖公會海外教區,也是在亞洲唯一的美國聖公會教區,所以此行先是出訪中國,接著到美國匯報。事實上,最近幾年來,台灣教區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把亞洲教會界的聲音帶去美國聖公會,也把美國聖公會的實況帶回亞洲,促使兩個地區溝通、瞭解,增進福傳果效,並增加彼此互信、互賴的關係。

打開中國教會之門

賴主教認為,台灣應該充當「中國教會」與美國聖公會的橋樑。過去,在美國或台灣,談到「中國教會」總是聯想到「地下教會」(以下稱「家庭教會」),而「三自教會」則普遍視為官方控制的教會,但到底實際中國教會的情況是怎樣,往往留於「婆説婆有理,公説公有理」的地步。基於兩者所站的立場不同,視角和服侍的方式當然也會不一樣。以中國的神學教育為例,就分成三個層級 :首先是全國性的金陵協和神學院;接著是地方性的神學院,如華東神學院、華北神學院等;還有省級的神學院,以及聖經書院、培訓中心等。過去台灣的教會,或短宣隊普遍接觸的大多數是家庭教會,往往造成雙方的困擾和不必要的緊張、誤解(如怕被逮捕),那也就是彼此各説各話的原因。

照中國宗教事務局的法規,在中國的教會必須經過法定程序申請、註冊,始能成為「合法」的教會,這就涉及向國家宗教局註冊的問題。然而,往往遇到的問題是上帝的教會怎能向強調無神論的國家/政府申請認可?賴主教表示,按照台灣內政部的規定,成立教會也有類似的程序,至少要有牧師、教堂、會友、組織章程...等條件。此外,在訪問期間,賴主教向兩會表述過去對於家庭教會的認知,就會聯想到古羅馬時期的早期教會。

宗教局的相關人員則向賴主教辨析説,現今的中國,三自教會與家庭教會的分別,在於登記、承認與否,家庭教會仍然可以公開聚會,只是他們不屬於兩會系統下,而過去存在的釵h誤解,也是基於中國與台灣之間缺乏資訊及交流之故。

然而,賴主教坦言,過去台灣教會儘管有要正式訪問「兩會」的意願,住往不得其法。比如不知怎樣去跟誰聯繫,釭怓O否有人會重視、處理申請訪問的個案,還有很多類似的疑惑。而這次訪華,是透過美國聖公會與中國兩會的正式協商、安排,也獲得中國方面高規格的接待、歡迎。縂括來説,此行得到的信息是正面、積極性的。

身兼教會合作協會理事長的賴主教,同時也是內政部宗教事務諮詢委員會的委員之一。他表示,有責任向台灣眾教會的領袖説明,透過和「兩會」面對面的接觸、交談,才能更進一步分享彼此的福傳經驗、資源,早日在兩地建立上帝國,並且把錯誤的認知修正過來。

賴主教又表示,和大陸「兩會」的往來可以不提政治問題,而中國大陸也瞭解,台灣各教會有其本身的自主性弁遄C台灣的教會其實可以用更公開和正式的方式去了解中國教會。他強調,「大陸宗教局和兩會是歡迎我們正式去參訪的」。既然大環境已經是如此,台灣教會必要時也可以充當中國公開和家庭教會之間復和的橋樑。

見證聖靈在中國教會奇妙的作為

去年中國兩會在美國舉行三次的聖經巡迴展覽,中國教會人士努力要與美國聖公會及其他教會建立起彼此更互相尊重、合作的「互信」的關係。賴主教直言,在一個強調無神論的國家,會容许教會不受限制的福傳,以及在20年間(1985 - 2005)透過愛德印製廠印製了超過4,000萬冊的聖經,供人嬝炊W帝的話語,並廣傳福音,實在是上帝聖靈的奇妙作為。中國教會有責任把救恩帶給每個華人,讓人人蒙恩得福;1980年後中國教會猶如劫後重生,儘管過去有迫害、患難,但在聖靈的光照、引導下,藉由政府組織、國家政策的倡導,中國基督教協會和中國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等組織亦重新投入福音工作,更顯出主恩沛降中國。

1985年,丁光訓主教成立「愛德基金會」(愛德印製廠也是屬於此基金會),從事扶貧關懷、醫療衞生、教育、社會福利及農村發展等工作,復合了文革期間造成的各項迫害、傷痛,他對整個中國社會、教會的貢獻,真是蒙主所喜悦、祝福的。

賴主教表示,中國教會在1949到1980年三十年之間,要傳講主的救恩是多麼困難、危險的事,可是,現今卻在政府的倡導與支持下,透過不同的系統、方式把聖經傳送出去,讓更多的弟兄姊妹可以去讀、去看、去寫,並帶來人民人性與靈命的更新。

賴主教説,如今身在海外的中國人,可以透過提供中國内地信徒所確實需要的資源,以及配合他們的宣教政策給予支持、鼓勵。他強調,以屬靈的智慧來調和公開與家庭教會間的對立、緊張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台灣眾教會、宗派都有必去要了解中國,而所站的立場應該是善意的:就是在主的肢體當中,尋求建立積極、互重、互助、互信的正常關係。(未完待續)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