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同性恋"缺科学支持!重量级研究戳破同运谎言

170831
170831

由劳伦斯·梅尔教授 (Dr. Lawrence S. Mayer)及保罗·麦克教授 (Dr. Paul R. McHugh)在2016年《新大西洲》期刊 (The New Atlantis)联合发表的 《性与性别:从生物学、心理和社会科学研究》(Sexuality and Gender: Findings from the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Sciences)指出,"性别或性倾向是天生的"的口号缺乏科学支持。

梅尔教授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者,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统计学和生物统计学教授。麦克教授在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出任精神科主诊医生25年之久,他同时担任该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

两位教授仔细研究了超过200份同业关于性的研究,发现把性取向和性别认同归于"先天"因素是欠缺科学证据支持。报告又指出,与普罗大众相比,非异性恋群体对心理和生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例如增加患上焦虑和郁抑病的机会。

二人亦验证了性别认同和自身性别不一致导致儿童日后变性的关系。这个研究共有三部份,以下为部份撮要:

性取向:先天(Innate)或流动(Fluid)?

报告参考了各类型的科学研究,发现LGBT团体一直吹棒性取向是归于先天因素,如基因和荷尔蒙是有影响;但非决定性因素。反之,性取向都是流动和可变的。数据亦显示,较多非异性恋者童年时曾遭受性虐待,但这需要更多数据阐明性虐待及性取向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梅尔教授和麦克教授认为有更多因素,比如社会及文化环境影响性取向。

精神科专家指:"同性恋或异性恋是天生还是非常早期发展影响的,尚缺乏科学支持"。然而,有些人可能会更倾向于同性恋,因为"有两项研究证据,遗传因素对于同性恋有某程度上的影响。"

精神压力

社会压力源(Social stressors)会对非异性恋和变性人增加精神负担,患上精神病的风险亦较高。

梅尔教授和麦克教授指出曾进行变性手术的成年人自杀机会比平常人高出5倍;因自杀而去世的死亡率更高达19倍。

"我们可能会质疑所谓普世价值所指的为了要活得开心和丰盛,我们必须要了解关于自己的天性,即自己性别或性取向,并且通过不同的性行为和生活方式来表达。"两位教授又指出,"也许我们应该考虑采取什样的行为令无论在性方面还是其他地方都是有利于个人健康和发展的生活"。

没有证据显示所有性别认知障碍的小朋友都应被鼓励成为变性人

研究的第三部分提及一个重点关于变性主义的,就是"没有证据表明应该鼓励所有否定非原生性别的儿童成为变性人"。

两位专家指:"在变性议题上儿童是特殊情况,"又指出,"只有少数经历性别认同障碍的儿童延续到青春期或成年期。"

医生参考了关于性别认同及其起源的神经和遗传研究。他们表示:"只有很少证据表明变性人现象具有生物学基础",而且很少证据显示,性别认同障碍在儿童中占很高存在率。

不过过去几年,涉及性别烦恼而就医的儿童人数急剧上升,可是经历性别认同"过渡"阶段的儿童并不是长久的。他们指"接受变性手术可以令病人肯定其生物性别与思想性别是一致的",这表明变性手术具有相当大的心理和身体风险,特别是在儿童时期和成年期间。

简而言之,报告显示没有足够科学证据支持性倾各和性别认同是先天的。此外LGBT群体更有可能遇到负面的心理健康影响,并且变性手术不一定是性别认同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而且有更多相关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梅尔教授和麦克教授最后呼吁,不要指望媒体或大众文化突然开始接受这个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