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利哥一役中,以色列人因仰賴耶和華取得了極大的勝利,但是經歷勝利後出現了後遺症,令他們接下來經歷極大失敗——艾城的慘敗。陳世協牧師在《約書亞記》第七講中,講了人在勝利後容易沖昏頭腦,讓罪進來,因此要嚴格地對付生命裡的罪過,得勝試探。
在《書》7章中,因著亞幹取了不該取的物,犯罪令以色列人經歷了艾城一戰的慘敗。但除了亞乾的犯罪外,早在探子窺探艾城時,他們已開始顯出輕敵的樣子,從探子的回報可得知:「眾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勞累眾民都去,因為那裡的人少。」(書7:3)陳牧師表示耶利哥的勝利太戲劇化了,令他們沉醉其中:「我們很容易驕傲,得勝時容易放縱,令我們走下坡。多數人會處貧窮而不懂得處富足;不少人能處失敗,但很少人勝利中仍能保持良好的品格。」
在《聖經》的歷史中有不少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例子:尼布甲尼撒王得到一切就驕傲了,在他自以為是時神的審判臨到,他便在野外吃草像牛一樣。伯沙撒王用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聖殿神聖器皿飲酒,沖昏頭腦,結果神的指頭顯出,在牆上寫字。大衞登基後一年有美好戰績,但太陽平西時才起牀,並看到女人沐浴而犯姦淫。百姓奉承希律王説他的聲音是神的聲音而不是人的聲音,結果他被蟲咬死。陳牧師舉這一切説,這都是勝利的後遺症。他説:「一次勝利不能確保以後勝利。每次戰爭都不一樣。勝利中可以學到課,但不代表能用在下一次。我們的方法要不斷改變。」
他又指出得勝中容易自我陶醉和膨脹:「自信與自以為是隻是一線之差。成中要調整心態回到平衡點。」又提醒成
中要有真正朋友,「真正的朋友會為你的好處敢講不愛聽的話,幫助除去盲點。越成
時你的朋友越不敢説、職位越高越少朋友,這樣就越危險。我們需要朋友以幫助我們面對勝利的後遺症。」
眩目的迷魂陣
艾城失敗的事件中要學習不甘心縱容罪惡。除了要知道勝利後容易產生罪惡外,第二是知道罪惡如同眩目的「迷魂陣」,人很容易被吸到裡面。
陳牧師分析亞干犯罪有四步曲:一是「看見」。亞幹看到衣服和金銀,知道屬耶和華,看到非常吸引。他引申出在現今消費主義時代,不少東西吸引人的眼目情慾:有人看到書忍不住要買,有姊妹看到衣服忍不住要買,太多選擇。有人看到獎狀和排名榜覺得吸引。陳牧師告白自己的誘惑是iphone4、ipad等產品,直覺難以抗拒。但他又提到《阿甘正傳》中的「阿甘」説的一句話:「我媽媽説,其實一點錢就能活下去,其他都是給別人看的。」人看到羨慕眼光時會有成就感,因此產生強烈的渴求,要小心這樣的心。
「看見」後,就引來「貪愛」。十誡最後一誡是不可貪戀。陳牧師表示貪愛是一種強烈慾望,覺得自己不足夠,渴望所得不準得到的,更甚者是希望得到別人擁有的,甚至想不擇手段,要通過犯罪途徑得到,過程中不惜傷害別人。他形容這慾望是表面看不到的,有時越不於屬自己的特別想要得到,心中充滿想像,尋找瞞天過海的方法得到,這樣念念不忘的慾望不斷催逼自己要去得到它。他説:「看到時還可以抗拒,但進入貪愛時就無法回頭了。」
三是「取了」。當情感慾望與物品連起來,完全被此物品吸引,此時就無法抗拒。
第四就是「藏了」。要藏起來因為知道是犯罪,但又對它依依不捨,只能藏起來,待風頭過去才拿出來。陳牧師説,在讀此經文時,他不禁與亞幹進行「對話」:「我問亞幹:為什麼﹖明知不能那樣做,為什麼要取屬於上帝的東西﹖為了這小小的東西死值得嗎﹖為什麼既然要做,又何不豁出去做人生最大賭注﹖為什麼取那麼少﹖」他想到當中有很多可能性:可能亞幹當時受不了迷惑、可能因為貧窮、可能因為過了四十年曠野生活很苦、又可能因為想早點得到。但他説:「亞乾的答案很簡單:因為『我要』,沒其他原因。」因為「得到」這些東西的慾望強於害怕上帝的審判。每個決定都有後果,「取一點點」的想法是出於僥倖心理,以為可以用輸得起的手段,結果傾家盪產家破人亡,值得引以為鑑。
罪惡的牽連性
人犯罪帶來的影響甚大:亞乾的犯罪對作為領袖約書亞引起極大的傷害,甚至懷疑自己的帶領,令他感到無法重新站起來。除此以外,一個人犯罪令全營的人要停下步伐來處理。因為亞幹一個人的犯罪牽連到全營的人,並將以色列人的前途賠上去,更像「賭癮」一樣,將全家人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可見罪惡有很大的牽連性。
這經文中可以看到上帝非常嚴肅的看待罪惡,「以色列人犯了罪,違背了我所吩咐他們的約,取了當滅的物;又偷竊,又行詭詐,又把那當滅的放在他們的傢俱裡。」(書7:10-11) 神用具體的語言表達了對罪惡的恨惡——你們不是説守割禮嗎﹖不是説會守約嗎﹖你們毀約了。毫不妥協地講出立場:當滅的物若不從你們中間除去,你們中間有罪時,我就不能與你同在;「我若心裡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66:18),同樣當一個團體包容罪惡時,神亦不能同在。
神的兒女要嚴肅地對待罪
陳牧師説,神既如此恨惡罪惡,作為神的兒女亦要嚴肅地對待罪惡的問題。但人常常會用一種真理抵銷另一種真理,利用聖經將自己所行合理化。保羅深深體會這一點,因此他疾呼「這卻怎麼樣呢﹖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嗎﹖斷乎不可!」(羅6:15)
陳牧師又説:「我們絕對不能濫用恩典,將罪合理化。罪就是罪,有罪就要認罪,求神赦免,要悔改,一點點也不能妥協。「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嗎﹖」(林前5:6)
但神很有恩典,不單對付罪亦對付人。他開始一個一個支派取、然後再一個一個宗族取,再一個一個家室,再一個一個人走前來,直至取出亞幹。陳牧師這裡提出一個要思想的地方:神早知道是誰,為什麼要用複雜過程呢﹖他表示這是神給亞幹一個悔改的機會。「不要等到我指定你,那不是悔改,而是被逼招供。但一個支派、一個家族、一個家室一個一個取時,亞幹仍沒悔改,直到約書亞對亞幹説:「將你所作的事告訴我,不要向我隱瞞」時,他才將實情説出,結果他全家、牲畜都被石頭打死,這是他們全家都知道此事,並且一起隱瞞,希望事件不為人所知。
如何嚴肅看待罪﹖
陳牧師嚴正地説,要知道罪的嚴肅性。我們不覺得罪可怕,所以才會享受罪中之樂。今天罪看來不可怕,因為覺得審判很遙遠,對罪變得麻木,似乎很多人作的事就可以去作,更用各種「理由」將罪合理化:這是基因所致、這是原生家庭的後遺症,這是生理荷爾蒙的影響等等…,有時人會淡化罪,對罪敏鋭度亦因此淡化:例如我們是真心的,兩廂情願的……似乎這樣就可以下去。
今天要看神對罪的態度,回到那裡,要對待罪惡。但陳牧師亦指出雖然身為基督徒,但身心仍有不少慾望,並在未降服聖靈下,世界看來十分可愛,魔鬼的試探不停止,基督徒能如何嚴肅地看待罪呢﹖他講了五種方法,值得信徒借鏡。
第一, 要認識上帝無所不在,如此我們一定更聖潔。在沒人認識的地方神仍同在,自己一人工作時、沒人在場時神亦在場,要常操練「神與我同在」的真理。
第二,隱藏的罪最易重複,想著「反正沒人知道」。陳牧師説,我們都是蒙恩罪人,坦言每個人腦海中的惡念都差不多,包括他自己都是同樣軟弱的人。但若有弟兄和姊妹能成為聆聽對象,能向他們講出隱藏的意念時,這些就不能隱藏,並且能得勝這些罪惡。
第三可説是「不可一,不可再」——一步也不要踏出。亞幹進去就看見,看見就貪愛。陳牧師説,罪有魅力,將人吸進去,因此我們一步也不要開始。
第四,生活中要常常充滿上帝的話。耶穌面對試探時,一連三次説「經上記著説」,試探者就退後。
最後,聖經中一直對罪説不可以,並且教人要逃避,但現今到處都是挑逗情慾的廣告,人説「不可」「不可」到什麼程度呢﹖
「聖潔帶給我們極大的自由,效法耶穌的生活帶給極大的平安,在聖潔裡時帶給們極大喜樂,這些平安喜樂沒有任何東西能取代。面對選擇時,要選擇愛慕聖潔,不要貪愛罪中享樂。
神嚴正地對待罪,作為神兒女亦要如此。他説,人就像電影《魔戒》中的男主角一樣,千辛萬苦地帶著使命感將魔戒搶奪過去要毀掉時,自己卻捨不得,戴在手上,反受到它的控制。「我們明明知道這是魔戒,仍依依不捨;我們生命中又有什麼明知是罪,仍不能自拔呢﹖要到神面前去,求主幫助。」
(本報推出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相關新聞:
第一講: 陳世協牧師港九研經會講道 籲信徒當約書亞接好福音棒
第二講: 陳世協牧師《約書亞記》第二講 從妓女喇合看救恩之路
第三講: 陳世協教導如何越過事奉生命的「約旦河」
第四講: 陳世協牧師:永遠不要忘記十字架
第五講: 陳世協牧師帶領信徒將雙手奉獻給主
第六講: 陳世協牧師:攻破你心中的「耶利哥」
第七講: 陳世協牧師:我不甘心縱容罪惡
第八講: 陳世協牧師:我不甘心掉以輕心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