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神讲座谈教会纪律与问责:华人文化耻于公开认罪

confession of sins
confession of sins

马来西亚神学院3月18日举办网上讲座,探讨个人主义世界中的教会纪律和问责制,该院老师黄伟仁牧师提出教会避谈纪律处分源于华人文化耻于公开认罪,教牧担心会友离堂。

教会纪律旨在挽回罪人

马来西亚长老会(Gereja Presbyterian Malaysia)牧师黄伟仁(Rev Daniel Ng)提出教会纪律有4个目的:挽回在罪中的人、保护会友、在不信的人面前作见证教会是圣洁的群体、维护基督的名声。

根据当代教会改革文件《Belgic Confession Article 29》对信仰的表白,第二十九条指出真实教会的标志与虚假教会不同,在于真实教会是单纯传扬福音,基督建立圣礼的时候透过教会纪律纠正错误。

华人文化耻于公开认罪

黄伟仁分析,教会不常进行纪律处分原因几点:担心破坏人际关系、教牧害怕在领导上被人质疑、担心教会变成律法主义者、教会群体好像失去恩典、恐怕教会分裂,对某些人进行纪律处分令会众离开教会。

认罪也牵涉到文化,在亚洲文化公开认罪是一种耻辱,以致被处分的人离开教会远离上帝,因此错与对有待时间纠正,这些都是教会领袖对纪律处分的迷思。圣经怎样说?马太福音18章15至20节指出,上帝不想任何人灭亡,希望每一个在犯罪的路上转向祂:"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

教会处理性骚扰 认罪带来治愈

在谈到教会处理性骚扰的问题时,黄伟仁指按著圣经的处理方法是,受害人与牧者倾谈但避免单独共处一室;另方面牧者与长执向疑人倾谈,原则是客观探讨问题并非揭私隐。

故此,教会根据圣经建立问责制度,例如雅各书5章16节:"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长执跟罪者祈祷令对方意识到错过而悔改,认罪似乎与治愈有关,导人悔改也是教会的责任。

黄伟仁引用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团契生活》对认罪的表白:"当我向别人坦白自己的过犯,至少对方会检视我是否愿意在上帝面前悔改,确保我不会自欺欺人,免于自己口说悔改,在上帝面前认罪务求赦免。"潘霍华又指,只有作为一个弟兄以上帝名义认罪,上帝便向我们给予弟兄般互相认罪,以便我们可以确信上帝的宽恕。

黄伟仁补充,上帝的宽恕不是在说我们免人的债的力量不足够,而是如雅各书5章16节所说,我们可以宣告对人的饶恕,这种宽恕是按照圣经的教导。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