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大陸教會出現「有錢建堂 沒錢供應傳道人」怪現象?

    在華北一個福音老區,矗立了一座可容納1500人的教堂,但難以置信的是,那裏傳道人講三天的道只得50元的補助。這是中國國內一些教會的寫照:「有錢建教堂,沒錢供應傳道人」,盤錦教會朴桂峰牧師在接受訪問時,認為這種現象的發生是「有教會對傳道人的虧欠。」

  • 台灣原住民女同性戀收養姪女 成「多元成家」的首例

    台灣屏東縣原住民部落首肯認可同志家庭收養子女,同意該部落女同志伴侶收養其姪女「萱萱」,並在3日上午按照部落傳統習俗舉行公開收養儀式,成為台灣第一個「多元成家」的先例。

  • 學者闡「雙重使命」下中國基督徒的身份責任

    基督徒信仰和政治之間的關係一直是當代教會裏糾纏不清的話題。中國家庭教會學者、美國波士頓大學神學院博士候選人單傳航一連三次在《真理報》上撰文,以「雙重身份和雙重使命--中國基督徒的身份責任論」為題,論述中國基督徒的信仰身份和公民身份之間的、以及信仰和政治之間的衝突。

  • 中國基督史專家吳梓明剖釋「基督教中國化」的重要性

    全球化的基督教必須地域化,正如中國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來華後落實宣教「中國化」,學華語、穿華服、拖長辮子,過中國平民的生活,這正是「中國基督教化」演變成「基督教中國化」的模範,中國基督史專家吳梓明教授強調,基督教中國化有助實現基督教的普世性,而沒有中國,基督教難以談普世性。

  • 馬鞍峰華理克牧師提醒教牧:「領袖都是閱讀者!」

    美國加州馬鞍峰教會華理克牧師在其「宣教工具箱」中,從保羅在監獄裏給提摩太的第二封書信中最後的部分講明了在生命到末了的保羅想著兩件事:外衣和書(提後四13),足見「領袖是閱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