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香港舉行的「斷背預警」基督教反思大會上,有輔導幫助同性戀者20年經驗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康貴華醫生指出,同性戀並非天生,同性戀傾向可以校正,可以改變的。在他輔導過程中,已經有200多人改變為正常的性傾向。
他並讀出一個前同性戀者看完《斷》片所寫的心聲——結論是「斷背山不是唯一出路。」
康醫生在基督教機構「新造的人協會」服事2年多,他指出,《斷背山》帶出誤導信息——同性戀傾向無法改變,而一般媒體一直在追隨「一次同性戀,終身同性戀」的講法,讓同性戀者視同性戀是唯一出路。但是同性戀傾向非天生的,不健康的家庭環境才是主要因素。比如是曾被性侵犯或者家庭沒有父母形象的模範等因素,導致他們性取向改變。
會上康醫生分享的題目是《斷》對青少年的影響。他分享到在他經驗中,青少年對同性戀的印象兩極化,一半是接受,一半的人則非常反感。他説,青少年在12到18歲期間很受影響,在14嵗之前出現所謂的同性吸引,未必成爲長期的發展。一個統計結果顯示,12歲以下的認爲自己是性傾向是雙性或者同性的比率雙倍於18歲以上的。即是説有一班青少年在12嵗的時候是自認是雙性或同性戀,但是到了18嵗之後穩定為正常性傾向。所以對於青少年的教育是重要的。
康醫生繼續指出,青少年受同輩影響很大,他們容易投入同輩和潮流。影片中錯誤表達同性戀是不可改變,並拍得同性愛很浪漫淒美,他為將來會否導致同性戀在青少年心目中成爲風氣、新鮮、前衞的形象而擔憂,以至會越來越多青少年跟隨潮流。
康醫生指出,對於青少年的教育,不是指令就可以的,因爲青少年越説他不對他們越覺得自己對,正確的方法是應與他們溝通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