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學校停課,學生如何善用在家時間成為城市熱話。家庭發展研究學者認為,疫情是良好機會,父母跟子女進行在家門徒訓練,他還引用研究調查,發現在家沒有進行門訓的孩子對比在家進行門訓的孩子,成長後離開信仰的機率高出7倍。
家庭進行哪類活動 影響孩子選擇何種的成長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宣教士、從事家庭發展研究的萊曼·斯通(Lyman Stone)引用1997年在美國進行全國青少年縱向調查的《青少年和成人健康國家縱向研究》(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and Adult Health),研究員追蹤1990年代出生至今約30歲的3,800名青少年,家庭宗教活動對信仰成長的關係,即是30歲時是否仍然是基督徒。
研究發現,兒童在家進行宗教活動頻率越高,長大後保留基督教信仰的機率越高。萊曼·斯通表示,調查結果不僅在統計數字上有意義,而且在精神上也有意義,表明家庭進行哪類的活動很重要。
家庭對青少年追求信仰 發揮最大拉力
萊曼·斯通認為,教會成功跨代傳播基督教信仰,建立青少年信仰的關鍵,不是單靠青年團體或嬉皮出位的牧師,而是聖靈通過父母承擔福音使命工作,花時間與自己的孩子分享信仰,祈禱和崇拜成為常態的家庭,青少年傾向繼續祈禱和崇拜。
他又指,社會科學的歸類法可應用在信仰且是有效的,敬虔的父母教導出敬虔的下一代,《聖經》多處提及怎麼樣父母塑造怎麼樣的孩子。
箴言22章6節説:「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以弗所書6章節:「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申命記4章10節:「你為我招聚百姓,我要叫他們聽見我的話,使他們存活在世的日子,可以學習敬畏我,又可以教訓兒女這樣行。」
提摩太前書4章12至13節:「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
相反,父母使孩子在信仰上跌倒就是犯了罪,馬太福音18章6節:「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裡。」
萊曼·斯通指出,父母在家做的事情對孩子的未來信仰產生巨大影響,這在乎父母的宗教信仰抉擇,在沒有或很少有家庭門訓的孩子,長大後離開基督教信仰的機率,要比在家庭定期一起進行宗教活動的多於7倍。
口罩防護抵不上永生重要
萊曼·斯通説:「在當前的冠狀病毒恐慌下,這種數據對於基督徒來説可能是令人安慰的。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堅定的信仰之石上抵禦外界的混亂。這些動盪的時期降低了我們保證孩子接受高等教育、長大後過著富裕穩定生活的能力,但讓我們容易找到時間與孩子談論基督給我們永生的信息。」
他並指,如果我們抓住機會開始家庭門訓,無論我們可否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口罩和洗手液,仍然可以相信他們靠著信仰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