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分析制约中国基督教发展主因
唐晓锋表示,中国基督教在各个层面表现出来的多元化问题不容忽视。这种多元状态一方面表现于不同教会组织形态层面,即如有人所用的三自教会、家庭教会、独立教会来区分。
他又指出,有人直接将之称为基督教信仰的红色市场、黑色市场、灰色市场等,多元状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不同阶层、群体间基督信仰的不同特征,如知识分子阶层信徒、农民信徒、城市平民信徒、企业界聚会、少数民族信徒等。
多元化存在状态还显示在不同的圣经解读、不同的文化观念等多个层面。"这些多元化的表显特征既为中国基督教的存在及发展提供了活力,同时亦为之增添了众多挑战。"作者总结说。
同时,调研数据反映出阻碍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多年的若干问题,从宏观上看,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牧人员及合法的信仰活动场所匮乏问题。比如河北保定有信徒五万人,但牧师只有九人。而这种人员与场所的缺乏所导致的最直接问题则是异端、邪教、封建思想在中国基督教内泛滥的问题,尤其是在农村教会内。
第二、神学思想建设上的问题。调研组认为,一方面基督教能吸引国人心灵的神学思想尚未得以系统确立,另一方面一些符合基督精神、契合中国国情的神学主张也并没有深入到每个信徒的心里,神学思想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开放的、可持续的过程。
第三、信徒的构成问题。虽然近些年教会逐渐出现年轻人、文化程度高的人、男性和富裕的人增多的趋势,但整体上中国教会还是老年人多、文化程度低者多、女性多、农村人多。这种"四多"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基督徒群体仍以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主。
第四,邪教问题。学者们经过大量分析,认为中国基督教之所以出现邪教从生的现象,与华人教会的"复原主义与还原主义的神学模型"有关。加上教牧人员的缺乏、处境化神学思想及其实践的缺失等都为邪教的泛滥创造了条件。
第五,教会较少参与社会。调研组发现,中国教会的社会服务是较为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社会性服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响应基督教组织或民政部门的号召下而被动作出的,具有无计划和随意性。
第六,中国的宗教管理者及社会大众对于基督教的认知及理解态度。中国社会的历史观、文化观等都会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