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佐人:從奧古斯丁《上帝之城》看中國教會的處境反思

Stephen Chan

華人教會知名學者及牧者陳佐人牧師在一次講座中分享了奧古斯丁與現代自由主義、政治神學的關係,並反思了這些理論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產生不同的影響。不僅深入探討結合奧古斯丁與現代政治神學的關係,陳牧師也呼籲華人基督徒避免簡單化的理解,提倡在多元的文化與政治背景中進行更深刻的思考。

陳牧師指出,不少華人教會對「基督與文化」的關係存在誤解,尤其是在基督教與世俗文化的互動中,常常出現偏差。他建議在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不同地區的華人教會從經典中汲取靈感,反思自己的處境。

中國學術研究越來越重視奧古斯丁的思想

中國學者研究奧古斯丁的熱情,甚至超過了對現代神學家和其他教父的研究。過去十年中,尤其是夏洞奇教授和吳飛教授的研究成果較為突出,他們的著作受到了廣泛關注。在陳佐人牧師的寫作過程中,也經常引用他們的研究成果。近年來,新的學者層出不窮,每年都有中國學者出版相關的研究成果,研究的速度令人驚嘆。

《上帝之城》第四卷中有一句著名的引語:「如果沒有正義,政權或國家不過是組織起來的強盜。」這句話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討論。然而,夏教授和吳教授都指出,這並不是奧古斯丁《上帝之城》中的核心觀點,也不能成為該書的綱領。許多西方學者也認為這句話只是奧古斯丁順便提到的,並不能完全代表他在這部作品中的立場。儘管奧古斯丁使用了很多例子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但這些例子往往並不足以代表他思想的核心。換句話説,這些思想家偶爾引用的例子可能沒有正面的作用,甚至可能誤導讀者。

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提出了多種政治觀念,尤其是在關於國家與社會的討論中。有學者將這些觀念歸納為四至五種不同的政治視角,其中最不可能的觀點是認為國家永遠是強盜。而有趣的是,奧古斯丁在第十九卷中提出的政治觀,強調國家的主權和民眾的高尚品德,能夠超越無政府的狀態,這為後來的政治歷史學派提供了理論依據。例如,美國的霍布斯主義、奧古斯丁的現實主義和哈佛大學的羅爾斯公民政治理論都可以在這些討論中找到相關性。

美國對奧古斯丁研究的推動尤為顯著,這種趨勢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地並不明顯,顯得非常獨特。美國學者推動了奧古斯丁主義政治神學的獨特發展,這與歐洲的學術傳統有著不同的路徑。可以説,奧古斯丁的政治神學在美國得到了進一步的詮釋和應用,甚至成為了美國學術界特別是法學院的研究對象。

第十九卷被認為是《上帝之城》中的核心章節,它涉及對古典目的論的批判,並引入基督教目的論。奧古斯丁在此部分深刻探討了基督教的和平觀念,展現了他對羅馬帝國古典主義的深刻反思與批判。是在法學院的課程中,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成為了必讀書目之一,尤其是其中關於法律與政治哲學的部分,已經成為西方法學教育的重要一環。

總的來説,奧古斯丁的政治神學不僅影響了西方學術界,也在中國和其他地區的學術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通過對《上帝之城》及其第十九卷的深入解讀,牧者學者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奧古斯丁在政治哲學方面的貢獻,以及他如何通過基督教視角對古典主義進行批判並重塑了政治理論的框架。

奧古斯丁思想在現代政治學和社會學中有廣泛的應用與影響

陳佐人牧師講到《上帝之城》的第十九卷,認為它像是一本小百科全書,涵蓋了個人、家庭、友誼、奴隸、城邦等多方面內容,表現了奧古斯丁如何將基督教的和平觀念帶入政治哲學之中。儘管第十九卷並沒有直接涉及現代政治哲學的許多主題,但它依然被視為西方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或政治神學教材之一。

此外,陳牧師還提到奧古斯丁的影響和解讀方式的不同觀點,尤其是有關「世俗化」或「非神聖化」概念的討論。這些概念涉及奧古斯丁如何看待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關係,以及他如何批判古典的目的論並提出基督教的目的論。提到學者馬庫斯(Marcus)提出的「非神聖化」觀念,陳牧師指出奧古斯丁的信仰與羅馬帝國的關係並非是「世俗化」,而是某種中斷性的過程,即基督徒與帝國的對立。

在學者羣體中,有一些人支持這一觀點,認為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關係並非自然的「世俗化」發展,而是隨著歷史的變遷發生了質的轉變。陳牧師還提到彼得·布朗(Peter Brown)對摩尼教的研究,認為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反映了他與新柏拉圖主義的關係,以及他在這方面所做的個人反思。布朗被認為是一位反摩尼教的學者,並且他重視古代基督教與新柏拉圖主義的關係。

在提到米爾班克(Milbank)在其作品《神學與社會理論》中,他從社會學角度解讀奧古斯丁的思想,特別是在後現代主義的背景下,認為奧古斯丁的神學為現代基督教面對後現代主義提供了神學根基。米爾班克與馬庫斯的觀點相對立,認為奧古斯丁的思想並非是負面的「中斷論」,而是具有現代意義的正面影響。

華人教會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體系中解讀經典 汲取靈感

陳佐人強調,《上帝之城》作為一部經典著作,其價值不在於固守某一單一的政治立場,而是在於其能夠啟發不同背景下的基督徒進行反思。華人神學學者和基督徒應避免將自己的處境與奧古斯丁所處的古代世界等同。奧古斯丁的時代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政教合一」,而其思想也不應被直接應用到當代社會的政治架構中。

雖然奧古斯丁的學者在解讀《上帝之城》時帶有他們自己的政治觀點,但他們的解讀方式並沒有像《基督與文化》那樣進行過度簡化或偏向某一立場。陳佐人指出,許多奧古斯丁學者,包括格里格里、馬庫斯等,都努力通過多角度的學術討論,來豐富對《上帝之城》的理解,避免陷入單一的、片面的解釋。

《上帝之城》不僅是對古代羅馬帝國的深刻反思,更是基督教對現代世界的指引。陳牧師最後強調,基督徒應根據當代社會政治環境,理性應對現實政治問題,在信仰的根基上進行更加靈活的回應。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