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由人工智能代替圣经的好撒马利亚人,救助被强盗打劫的犹太人,耶稣的比喻将会有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呢?
作家斯宾塞(James Spencer)在《基督邮报》专栏提出挑战,当人工智能代替好撒马利亚人,那时谁是我们的邻舍呢?路加福音10章25至37节记载一位律法师试探耶稣,我该做甚么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叫他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耶稣继而讲了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一个犹太人从耶尼哥城去,被强盗打个半死,祭司和利未人经过照样行过去,惟有撒玛利亚人看见动了慈心,替他包扎伤口送到店里,付钱给店主照顾他。
斯宾塞指出,要是有一天无人机代替好撒玛利亚人,可能出现如下的场景:
"无人机在半空经过侦测到有人受伤,近距离确定受伤男子的伤势和需要医疗护理,立刻将视频传送到一家医疗机构,经过医疗机械人评估病情,派出自动汽车接载那名受伤人士往医院接受治疗,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支付……。"
在圣经,耶稣讲这个比喻原本是将祭司和利未人的厌恶和冷漠,与撒马利亚人的同情心对比,利未人经常被誉为今天教会中冷漠的人。
然而,人工智能版本的好撒马利亚人,告诉我们照顾被抢劫的人已经不再存在,完全自动化按照既定程式进行,当中没有了邻居、没有了怜悯,人工智能只是冷漠地执行拯救任务,无人机甚至乎连祭司和利未人是否有同情心也谈不及,因为那时候人的灵魂已经被抽空。
事实上,基督教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与其他痛苦的人一起、分担痛苦,不论我们能否减轻痛苦,人工智能根本发挥不到这个作用,因机器缺乏同情心、缺乏一种伦理意识,只求效率。
斯宾塞总结,上帝的子民没有被要求有效率,我们的呼召是要忠心于主,没有被要求开发自给自足的系统;我们被呼召是要爱上帝和邻舍,从而彰显上帝在我们生活中发挥出来的人性、灵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这比起讨论人工智能会否取代人类工种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