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灣京劇大師郭小莊來到紐約角聲中心,見證她從京劇人生悲歡離合,到成為基督徒之後的美好人生。
郭小莊是台灣文化界的一名奇女子,被譽為台灣京劇界最年輕的國寶。她一生投身京劇事業,貢獻卓越,也收穫頗多殊榮,而郭小莊將一切榮耀都歸給神。她還感謝神讓她現在可以不需要背台詞,不需要粉墨登場,只要真實地在人們面前見證她的生活。
苦練技藝 紮根傳統戲劇
郭小莊分享,她父親是個京劇迷。父親在郭小莊7嵗半的時候,問她想不想到大鵬京劇學校學京戲時,郭小莊因為愛父親,就一口答應了。學戲生活非常規律,訓練也非常嚴格,每天早上5點起牀,晚上10點睡覺,7年如一日。
郭小莊感謝父親為她選擇的這條路,雖然苦,但是父親沒有讓她孤單走過。現在父親已經95嵗高齡,依然照顧郭小莊無微不至,郭小莊為此感謝主耶穌基督。她還開玩笑地説,也感謝曾經鞭策她的老師,打得她身上一道疤痕都沒有,反而奠定了她日後在舞台上的扎實基礎。
在父親的提議之下,郭小莊開始堅持不間斷的苦練技藝,犧牲了每天中午唯一的休息時間。她也一直堅持這個習慣,到20多嵗常常在世界各地巡演的時候,依然是隻要有空就練習。
技術層面的基礎有了,郭小莊很快暴露出她在理解戲劇內涵方面的缺乏。有一次終於有機會出演女主角,郭小莊非常高興。上台唱「愁鎖雙眉」時,也是開心得笑,結果詞不達意,被觀眾批評。
15嵗時,郭小莊師從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大綱,開始從中囯詩詞一點點學習戲劇文學。在傳統技藝和傳統文化的修養方面都深深紮根。
大綱發現了京劇在台灣的危機:到劇院聼京劇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少,年老的人也在減少。因為傳統京劇節奏緩慢,劇情簡單,舞台設置也過於簡單,可看性無法滿足當前的觀眾期待。他認識到改革傳統京劇的緊迫性。
創辦「雅音小集」擔責改革傳統京劇
25嵗時,郭小莊進入文化大學讀書。在那裏,她得以接觸到年輕學生,並且親自從他們口中聽到他們對京劇的反饋——他們寧願看電影也不看京劇。
這使郭小莊從對京劇的熱愛衍生出對京劇的責任。在恩師 大綱去世之後,郭小莊辭去演出,專心創辦「雅音小集」。她在劇本編寫,劇場選擇和舞台設計方面均作了改革,並且設立了導演制度,由她本人親任導演一職。
郭小莊在現場播放了一段「雅音小集」的作品《歸越情》,她在一邊講解:傳統京劇表達方式抽象,但是唯美;改革需要在紮根傳統的基礎上,根據劇情需要豐富表達方式,增加實景,同時不能丟掉傳統美。
「雅音小集」初創時期的作品好評如潮,每每演出都座無虛席。而同時也有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朗。
郭小莊引用《希伯來書》10:35-36説,「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雅音小集」的對傳統京劇所做的改革已經成為京劇表演效仿的對象,為京劇開創了嶄新的時代。
母親離世 從神得安慰
郭小莊分享,她在事業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卻無法承受母親的突然離世。2005年,郭小莊的母親因心肌梗塞意外過世,郭小莊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並且她內心充滿害怕恐懼,害怕父親也會離開。以前的「女超人」一下子倒塌了,她每天沉浸在喪母的哀痛中,以淚洗面。
郭小莊的父母都是基督徒,母親生前也常常給她傳福音,但是她沒有真正用心接受。相反,她拜了很多偶像,以前演出常常會拜一拜。而在母親去世之後的一年時閒裏,郭小莊説她沒有從偶像那裏得到任何一點安慰。
2006年7月份郭小莊來美國見到牧師,牧師首先問她有沒有除掉偶像。她知道自己當時已經奄奄一息了,答應除掉偶像。並且在7月23日在美國受洗。受洗之後的當天當她躺在牀上時,只要一閉眼,就會看見翠綠的草地,清澈的溪水的場景。開始她不確信自己真的看到了,睜眼閉眼七八次仍然會看到。她才相信,原來神很快將愛澆灌在她心裏,讓她重新得力。
再回到台灣,郭小莊很快除掉偶像,也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輕省。在讀聖經《啓示錄》7:16-17時,她的心才真正從神得到了安慰。她還將這兩節經文譜成心曲,現場表演給會眾。
放下自己 擁抱團契生活
郭小莊從小在封閉的京劇圈長大,喜歡獨處,不敢也不知道如何接觸人羣。而到了教會團契生活,她逐漸學習放下自己,和弟兄姐妹們打成一片。她還積極參與見證,參加台灣藝人組織的「愛在四月天」的演出,以京劇形式唱了一曲《詩篇23篇》。郭小莊坦言,她以前在京劇中常常飾演悲劇女子,從未像唱《詩篇23篇》,演神的女兒這般喜樂。
分享最後,郭小莊感謝神帶領她在人生下半場找到盼望,信心和愛,活出美好人生。她説,她以前生活的中心是京劇,逢人必談京劇,現在則去哪兒都講福音,「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
分享當天,正值郭小莊受洗七週年,現場聽眾為她唱起《生日快樂歌》。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