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以马忤斯的故事,耶稣以朝圣者身分与门徒同行,在他们失望和沮丧时给予鼓舞,表达了基督隐藏自己并以同路人的身分诠释生命和死亡的意义,提醒我们在低沉时,上主其实一直与我们同在。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错,夕阳是无限好的,如果你有时间、有心情欣赏的话。但如果你要赶十一公里的路回家,而四周是旷野,随时有野兽出现,心情忧伤、失望,夕阳便显得催迫,山色暮掩,树向晚风摇,四周显得苍茫,而你正慢慢步入黑暗中。这正是以马忤斯路上两个门徒心情的写照,也是当人感到绝望、忧伤的写照。就在这时候,耶稣在路上向两位门徒显现,并对他们讲解圣经,给他们带来盼望,后来他们晓得,这位伴随他们的同路人,就是复活的主,他们非常兴奋,急不及待,驱走疲倦,披星戴月,再走十一公里,赶回耶路撒冷,对十一位门徒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路廿四34)
1.隐藏的基督陪同我们走人生窄路(13 — 24节)
"他们彼此谈论所遇见的这一切事。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只是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认识他。"(14-16节)
经文让我们看到,两个门徒谈论耶稣去世的事入了神,他们需要藉著谈论彼此支持。耶稣亲自就近他们,不动声色,和他们同行,伴随他们,听他们谈论一段时间后才问他们:"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甚么事呢?"他们因为"眼睛迷糊"不认得是耶稣,新译本作"眼睛却给蒙蔽了",这是上帝的工作,不是因过度伤心看不清是耶稣,因为十一公里是不短的路程,也许最初因情绪忧伤看不清,但当耶稣开始讲解圣经时,他们应该愈来愈清醒:"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著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27节)他们听的时候,心里火热,他们也明白,因明白而兴奋起来,所以他们的眼睛不是因忧伤而看不清楚,是上帝的工作,上帝是隐藏的上帝,这位陌生人,根本不像他们见过的耶稣。
为何耶稣隐藏起来?不让他们看见复活的真身呢?
因为耶稣成为同路人,可聆听他们心中的苦痛。我们看圣经,耶稣不是突然出现,拦住去路来问他们,乃和他们行了一段路后才问他们。"他们就站住,脸上带著愁容⋯⋯一个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说:『你在耶路撒冷作客(守逾越节的香客),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所出的事吗?』"(路廿四17-18)
耶稣与他们同行,赢取聆听他们的权利。
他们停下脚步,面对耶稣,并认为耶稣是从耶路撒冷来,应该知道发生甚么事。两位门徒因为耶稣陪著他们走了一段路程,聆听他们,认定耶稣是从耶路撒冷而来的同路人,愿意分享内心的忧伤:"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人的就是他⋯⋯而且这事成就,现在已经三天了。再者,我们中间有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他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不见他的身体⋯⋯"(路廿四21-23)两人开始长长的描述。
耶稣忍耐细心聆听,没有打断他们,进入他们的悲伤情绪中—愁烦、失望、无奈。"已经三天了"是绝望的叹息,犹太人认为死后人的灵魂离开身体,死后三天身体开始腐烂,改变原来的形状,灵魂认不出是自己的身体,不能返回身体,死亡就成为一个不能逆转的事实了。再者,祂的尸首不见了,还有几个妇女看到天使说:耶稣复活了。他们希望耶稣不会死,但三天过去了,祂真的死了;尸首不见了,连回忆的连系也消失了,何等无奈。
耶稣细心聆听,赢取对他们说话的权利。
跟著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路廿四25)"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著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廿四27)耶稣在这里给我们作了福音使者的榜样:祂伴随、祂聆听、祂分享;一步一步赢取两人的信任,得到分享信息的权利。
耶稣隐藏自己,以一位朝圣同路人的身分,诠释生命的意义。
在这段经文中,耶稣以朝圣者同路人的身分,对两位失望的门徒,诠释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祂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当我们低沉沮丧时,感到上主离我们不顾时,基督其实就在我们左右,祂常隐藏在同路人中,伴随著我们,鼓舞我们。天路客并不孤单,因有圣徒相伴随。
a.苏恩佩:将生命主权交出来
《时代论坛》复活节的一期,有苏恩佩姊妹逝世三十周年专辑;四月十二日有团体举行"把火种撒在地上—苏恩佩生命反思会",七百多人出席,多位教会领袖分享苏恩佩如何影响他们的生命。在北美、香港、台湾、新加坡,甚至大陆,苏恩佩透过亲身接触和所写的文字,影响无数生命。苏恩佩姊妹关心香港青少年工作,创办《突破杂志》,后来《突破杂志》成为"突破机构",开始多媒体事工,之后发展辅导事工,及青少年的训练事工,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教会机构,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突破机构荣誉总干事蔡元云分享她一九七八年的日记:
"我就早已作最重要的决定,将生命的主权交出来⋯⋯十七岁开始经历失败、挫折、病患、祸劫⋯⋯神将我一切最重要的都夺去,除去我自己的骄傲、虚荣、自我中心⋯⋯后来有一位来探望我的宣教士说:『若神拿走你一些东西,只是因为祂想给你更好的。』⋯⋯是祂的爱鼓励我,叫我背起十字架⋯⋯"
我刚出来做传道时,有幸参加"突破杂志编委会",有机会和担任主席的她开会,一起晚膳。那时我看到她夏天时颈项还围上丝巾,就猜想可能是遮盖手术的伤痕,她做过甲状腺癌的手术。她看来诚然是一古典美人,很有气质,虽然身体纤瘦,但说话清脆,温柔有信念,充满理想。苏恩佩在一九八一年出版的《死亡,别狂傲》的序言说到她的病:
"从青春期开始,我步上死亡的旅程。带著癌活了超过二十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是我在这里要讲的故事。科技进步带来的治疗到底是祸是福,治疗会不会比疾病本身更可怕,也是我引出的问题。不过我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做一个见证人,见证在步向死亡的旅程中,在人类共同受咒诅的厄运中,上帝如何插手,将祝福注入咒诅,将一个软弱的受害者变成有用的器皿⋯⋯透过死,我不断在学习生之智慧。"
《死亡,别狂傲》一书,在八十年代癌症治疗方法没有现今那么进步时,帮助了无数癌病患者,得到鼓舞和安慰。作为天路客同路人,她为我们诠释死亡和生命的意义。研究苏恩佩思想的著名上海民间剧作家兼传道人姜原来,认为苏恩佩的作品有现代意义。她的真诚、大爱和勇敢,正好帮助我们面对当今日益复杂破碎的世界。惟有真诚才能穿透现实,惟有大爱才能传递救赎;远离至真的求索,爱便不能至大至圣,信仰充其量只能成为"小信",与现实无关的花言巧语。
b.林书豪:我打球是为了荣耀上帝
上帝在我们朝圣的旅途中,隐藏在不少的朝圣同路人中,为我们诠释生命的意义。我们不只有离开我们三十年、体弱多病的苏恩佩,还有生龙活虎,年仅二十三岁NBA球星,哈佛大学高材生林书豪。《时代周刊》选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榜首就是Jeremy Lin。一位网上基督教报刊编辑告诉我,他们因为有一篇林书豪的访问报导,在高峰期全球一天达到近三十万访客浏览。
一夕之间,"林旋风"横扫全球,他上了全美二十多家最有名的报章杂志,他的球衣销量连续高踞榜首,他的新闻发布会几乎变成了他的信仰见证平台,全世界不断从他口中听到"上帝是我的帮助和引导"、"我打球是为了荣耀上帝"、"基督信仰是我最大的财富和力量泉源"这些在媒体不常见到的言论,引发各行各业对价值、成就和人生作出和以前不同的反思,"林书豪传奇"(Linsanity)成为当今年轻人所喜爱的励志故事。在《时代周刋》为林书豪写介绍的是美国教育部长Arne Duncan,他说:"他以传统的方法得到成功:他赢取成功,勤奋工作,保持谦虚,正确生活,正确比赛⋯⋯林书豪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显示出决心、纪律、诚实,你就能够战胜困难。"
(In fact, he achieved the old-fashioned way: he earned it. He worked hard and stayed humble. He lives the right way; he played the right way... Jeremy’s story tells us that if you show grit, discipline and integrity, you too can get an opportunity, to overcome the odds.)
我们感谢上帝在朝圣的路途上,以众多同路人,为我们诠释甚么是死亡,甚么是生命,甚么是有意义的生活,叫我们在悲伤、失望、无奈中看到盼望,他们的生命见证,使我们看到复活的基督,生命得到鼓舞。
2.上帝以他的话语,引导我们走人生路(25 — 27节)
"『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著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廿四25-27)
两位门徒眼睛给蒙蔽了,因耶稣想与他们同行,聆听感受他们的苦痛,祂是我们的大祭司,担负我们的重担。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耶稣要他们明白圣经。要是耶稣以复活的真身显现,他们一定进入浑然忘我的兴奋境界,不可能细听耶稣解释圣经。但无论属灵的经验如何宝贵,随著日子的流逝,这些经验会愈来愈模糊。而且,经验是个人的,听你分享经验的人,可以羡慕你,为你感恩,但不能拥有与你相同的经验。但明白圣经就不同了,这两位门徒立刻返回耶路撒冷,把耶稣对圣经的解释,重复一次讲给使徒听。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属灵原则:明白圣经而来的火热,是持久的火热,可以传递的火热。以马忤斯的故事,叫我们重视圣经,寻求明白圣经。我想苏恩佩和林书豪,他们能够有这样大的生命力,因他们勤读圣经,明白圣经,实行圣经。
林书豪在哈佛大学时,与好友成立查经班,邀请同学参与,与一班基督徒同学常常彼此提醒,谨慎自己的生命,他说:"大学生活总是充斥著酒和各色各样不同的女孩,我们常常讨论怎么克制自己,怎么保持对上帝的虔诚,避免落入恶者圈套。"在教会,他参与教主日学。
他熟悉圣经,他曾分享说:"过去这一年对我来说是很艰难的一年,但也是我在神面前领受最多的一年。我愈是困难的时候,神真的每一步都与我同行,祂带领我走过想放弃的每一刻。""圣经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章节,例如罗马书五章3-5节,讲到苦难如何磨练品格,产生忍耐⋯⋯每次当我被击倒,我会尝试再站起来重新开始,我不喜欢放弃。""每次比赛后当我坐下来,我就祷告求问神,祂的目的是甚么?我为甚么会在这里?所以我一直和神在一起,祂一直教导我要谦虚。"
圣经给我们智慧和属灵的能力,面对人生的挫折和逆境。
3.基督等候我们邀请祂坐席,与祂相交(28-31节)
"将近他们所去的村子,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他们却强留他,说:『时候晚了,日头已经平西了,请你同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忽然耶稣不见了。"(路廿四28-31)
在前面(15节)耶稣亲自就近他们,与他们同行,聆听、垂询、引导、启发,但在这里却没有要求两位门徒留住祂,祂等待我们自愿邀请祂,进一步与祂有更深入的相交。复活的基督,要门徒甘心乐意跟随祂:"当你掌权的日子,你的民要以圣洁的妆饰为衣,甘心牺牲自己,你的民多如清晨的甘露。"(诗一一零3)
两位门徒为何邀请耶稣留下来,跟耶稣一同坐席呢?是律法要求吗?不错,接待客旅是律法的要求,日已平西,前面愈来愈黑了,"请留下来晚膳和过夜吧";但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夤夜赶路,若是这样,他们也不须强留耶稣。我想他们很想继续认识圣经,不是律法要求,是渴想更深认识圣经,渴慕上帝的话语。在他们力邀下,耶稣留下和他们坐席。
结论:以马忤斯的故事开始时是愁烦、失望、无奈的路程,两位门徒走在路上,夕阳渐渐西沉,天色愈来愈暗,他们正步向黑暗。故事在结束时,是一个筵席。
各位朋友,各位弟兄姊妹,今天你是否好像以马忤斯路上的两个门徒,感到绝望、无奈,觉得上帝离开你很远?其实上帝没有离开你,上帝隐藏在很多人的身上,给你支持,祂伴随著你,给你力量。
或者,不是你觉得上帝离你很远,而是你觉得你离开上帝很远,你感到你的灵性正走向黑暗,但上帝并没有放弃你。祂"好像还要往前行",其实只要你愿意,耶稣会留下,和你坐席:"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三20)
我们可以转夕阳为清晨—你们为甚么愁烦呢?阿们。
注:伍渭文牧师为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客座副教授,前崇基学院校牧(2000-2013)。
(文章来源:〈转夕阳为清晨——你们为甚么愁烦呢?〉摘录自伍渭文牧师著《悠然见鞍山》,承蒙允许转载。版权属作者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