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越戰期間9歲女孩潘氏金福(Phan Thị Kim Phúc)冒著燒夷彈轟炸,全身被火燒傷在坑道赤身尖叫逃亡,成為獲獎新聞照片,亦曾被臉書視為不雅照下架;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已成基督徒的潘氏金福在《紐約時報》撰文,指世界戰亂更甚,呼籲世人停止干戈。
臉書禁戰爭照指不雅 被斥轉移視線
當年的新聞照片「燒夷彈女孩」(Napalm Girl)由美聯社攝影記者黃公崴(Huỳnh Công Út)拍下,刊登後震撼世人心靈並奪得1973年的普立茲突發新聞攝影獎、世界新聞攝影大賽年度照片大獎。
該越戰經典照片於2016年8月由挪威暢銷推理小説家湯姆·埃格蘭上載社交網站臉書,作為戰爭歷史照系列「改變戰爭史的7張照片 」之一,臉書以兒童色情照片為由禁止用户發佈,潘氏金福透過挪威媒體《每日新聞報》表示,社會將歷史照片焦點從傳達震撼人心的訊息,轉移視線在裸體上,感到悲傷,並稱這照片是真實記錄戰爭的恐怖,對無辜平民的影響;其後臉書將這幅越戰經典照恢復張貼。
越戰恐怖景象 重現烏克蘭
59歲的潘氏金福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重提50年前越戰恐怖景象,家園被毀平民屍體躺在街上,照片和新聞短片只是將這些可怖的景象記錄下來,可悲的是這些戰爭畫面在今天烏俄戰爭再次出現,烏克蘭人民寶貴生命受到破壞摧毀,戰爭的惡果已經留在我們身上,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無法擺脱這些傷痕。
她又提到,美國校園槍擊案的恐怖畫面,與外國戰爭不遑多讓,雖然看不到屍體但這些攻擊相當於國內的戰爭,分享屠殺的圖像尤其是兒童似乎令人難以忍受,但我們應該去面對,如果看不到戰爭的後果更加逃避戰爭的現實。
當年的「燒夷彈女孩」照片提醒人類可能發生難以言喻的罪惡,不過她相信和平、愛、希望、寬恕,永遠比任何武器更有力量。
潘氏金福與投彈飛行員 信主互相寬恕
潘氏金福自小生長於信奉高台教(融合東西方宗教於一身)的家庭,19歲接受耶穌成為個人救主。
19歲的潘氏金福原本進入大學攻讀醫學,可惜被越南政府安排進行反戰被迫中途退學,在生命低谷充滿苦毒憤恨的時候,一天在圖書館閲讀宗教書希望找到人生目標,發現一本新約《聖經》看到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説: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在同年的聖誕節她接受耶穌基督為個人救主,內心得到平安學會寬恕,後得到越南政府批准赴古巴哈瓦那大學進修,在那裡遇上求學的裴輝全(Bùi Huy Toàn),1992年兩人結婚度蜜月從莫斯科飛往古巴途中,在加拿大尋求政治庇護,以難民身分入籍定居在多倫,現育有兩子。
1996年,潘氏金福出席華盛頓特區越戰紀念碑舉行的退伍軍人紀念日活動,遇上當年協調空襲的美軍飛行員約翰,並稱已經寬恕了他;而這位飛行員曾表示,當日投下燒夷彈轟炸村莊,傷害了無辜百姓和兒童,曾經一度情緒受困擾陷入悲痛當中,後來信了主成為牧師。
2004年潘氏金福因創立了「金福基金會」救助世界各地戰爭受難兒童,獲多倫多約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並且獲頒安大略最高榮譽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