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早堂楊詠嫦博士:神成就千古不變的福音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第一日早堂研經會
gen_20090801_day1_1.
在第一日早堂上,播道神學院院長楊詠嫦博士以「堅毅的神、千古不變的福音!」為題講道。(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本報推出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第一日早堂上,播道神學院院長楊詠嫦博士以「堅毅的神、千古不變的福音!」為題講道,經文在羅馬書1章1-7節、3章21節及4章16-25節。

楊博士表示自己特別喜歡遊宏偉的山,她去過世界各大名山:洛基山脈、亞爾卑斯山、黃山等,這些山高聳入雲、綿綿不絕,景色千變萬化。這些山存在了很多千年,見證了一位偉大的、創造了這些宏偉山脈的神,這位神賜給我們的福音比這些山更宏偉,而羅馬書要講的就是這遠古的福音。

「福音」是羅馬書重要的詞,在全卷書出現了12次之多,在頭和尾章出現最多,且出現在關鍵的地方,寫這書是為讓羅馬信徒看到福音的重要,盼望他們不單經歷福音的恩典,也看到傳福音的重要,以致能支持他的宣教工作。所以此書講了神是多麼的偉大,它的恩典多麼偉大。

福音何等偉大—神以堅毅的態度成就千古不變的福音

這些福音比山脈更遠古,所以以弗所書1章4節:「神在創立世界以前在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

有的人誤解只有新約才有福音,舊約的人靠守律法,新約的人才信耶穌,但其實耶穌和聖經都不是如此説。保羅時代的聖經就是舊約,就是説福音在舊約已存在,只是以應许的形式存在。讀羅馬書4章時會發現大衞和亞伯拉罕均是因信稱義的。

另一個誤解是,猶太人與外邦人得救方法不同,前者是神的選民,出現了所謂「兩種得救的途徑」的説法,但16節「福音是神的大能」,提到福音傳遞有先後,但福音仍是一個。舊約是應许的福音、新約是成就的;舊約種下,新約開花成長,所以因信稱義的原則千古未變,神要以堅毅的態度成就,千古至今等至時機成熟。

神的堅毅忍耐:耶穌基督的救恩在創世時已開始預備

創世紀3章神已預先講明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預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敗壞魔鬼的計謀,人犯罪的救恩在那裡已預備好了。

在舊約時福音已預告,但神忍耐地在新約成就。大衞想為神建殿時,神跟他説,你不用為我建殿(house),我來建立你的,建立你的後裔,國位傳到永遠,預告了最終的基督,是真正神的兒子。神在基督來前1千前已預告了主耶穌的來臨,神用很忍耐的態度來成就福音。耶穌也是經過30多年後,3天苦難後才復活,神用多麼忍耐的態度成就福音呢!

縱觀弟兄姊妹的事奉,有時説而未兑現,但神是信實的,用堅毅的態度來成就,比結實的山脈更堅固。神亦是公義的,對猶太人、外邦人任何人都用同一個救法。神在「先時」和「今時」都顯明他的義,表示舊約和新約都顯明他的義。在新約,稱信耶穌的人成義。

狄更斯《雙城記》,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律師愛上一名女子,女子卻鍾情於法國貴族。法國貴族被判上斷頭台,這律師為了愛女子,用藥迷暈了法國貴族,代替他而死。革命軍角度看這人已死了,不再追究,所以法國貴族得以僥倖保存性命。

今天耶穌基督已為我們死,神不再懲罰我們,所以神顯出他的公義;在舊約亦見神用忍耐的心寬容先時的人的罪,舊約律法精神是以牙還牙以命填命,但大衞犯奸淫,借刀殺人卻得神赦免,大衞悔改而獻上贖罪祭時,預告耶穌基督,神是看在耶穌份上赦免大衞。因此舊約亦藉耶穌基督的屬罪祭,顯出神的慈愛和公義。

楊博士曾探望一位104歲的婆婆,起初聽福音時不高興,想把她趕走,但在105歲死前信了耶穌。「神等了她105年了,神多麼的堅毅和忍耐呢﹖」

神要求人以信而順服的態度回應福音

神成就了偉大的福音、千古不變的福音,要求人用什麼態度回應呢﹖神為古往今來的人預備了福音,亦要求古往今來的人用同樣的態度服祂,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但有信徒誤解「因信稱義」不講行為,繼續吸煙打麻將。但1章5節,「信服真道」原文直譯應為「信心的順服」,信了生命要改變,生命交給神。福音確不是靠行為得救,但信靠福音後價值道德應有所改變。

哈巴谷信神的應许

如何是信而順服呢﹖1章17節本於信以致於信。哈巴谷書看見國家人民犯罪但神不懲罰,但神回答:我會藉著巴比倫而罰,要等候我的作為,在哈巴谷有生之年看到猶大因巴比倫滅亡,但死時亦看不見巴比倫受罰,但哈巴谷有信心伏下來了。你信神的應许嗎﹖她向信徒發出挑戰,去思想信神是公義的嗎﹖信神的審判嗎﹖會因此而警醒嗎﹖會否以為耶穌基督不回來呢﹖還是信靠神的應许,在人生逆境時仍相信神的大能嗎﹖

一位中午弟兄與家人感情十分好,但父親和妹妹均因癌病去世。他想為什麼妹妹這麼年青就死呢﹖死時這麼大的痛苦呢﹖但這弟兄用眼泪大聲讚美神,他説,我痛苦過後有奇妙的甘甜,因為我回想神的恩典,萬事互相效力。這弟兄的態度是信而順服的態度。

亞伯拉罕信而順服

第二例子是亞伯拉罕,他的信心是持續而非一時的信心。神在創世紀15章應许他的後裔如星眾多,但他等了十多年,百歲時才生以撒,等候過程中他亦曾有誤解,以為所應许的是以實馬利,但神跟他説,以撒才是應许的兒子。喜初亞伯拉罕笑了,但最終順服,並且在21章生以撒前在看來沒有盼望時仍然相信。他跟太太的身體因年老如同已死,身體軟弱,但信心並未軟弱,一直堅持,以致信心經歷逆境的考驗,對神的大能和應许沒有懷疑,以致最後榮耀神,神亦在他的身上成就他的計劃。

回應呼召

今天你是否以信而順服的態度回應神,相信神不丟棄不欺騙,信神的公義,並他的應许必定成就,在逆境中仍信祂的慈愛嗎﹖

美國一對夫婦的女兒16歲動截肢手術,你是這對父母或這少女,會否仍覺得神是慈愛大能,抑或發出埋怨呢﹖此姊妹信心説「這事是神容许的」,手術後她更説:手術前後我只是輕了17磅而已,我的價值仍不變。這是信而順服。

信耶穌非頭腦的認知,而是順服他。當看到神的偉大、祂成就的福音的偉大,想到祂如此恆心忍耐、公平公義慈愛,我們心悦誠服。這福音是偉大的福音,神用堅毅態度成就千古不變福音,亦要求我們順服回應。

楊博士最後與弟兄姊妹一同思想神的慈愛,並帶大家作決志的禱告。

相關新聞: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首晚會場爆滿龍隊不斷(2009.08.01)
羅祖澄牧師首堂奮興會激情引發信徒熱心(2009.08.01)
首日午堂賴建國牧師:出埃及記總論 (2009.08.01)

賴建國牧師:聖經怎麼説 我就怎麼活出來(2009.08.01)
教牧講員同心禱告:讓研經大會祝福香港及海外華人(2009.08.01)
第81屆港九培靈研經大會三位講員簡介 (2009.07.31)
港九培靈研經盛事明日開展 三場屬靈饗宴已備(2009.07.31)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