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街上,不论是商店、麦当劳、巴士站广告灯箱,都充满了古怪奇异的装饰品,提醒我们——万圣节又到了。
每年万圣节,不少年青人涌到街上、酒吧,"扮鬼扮马"以"应节"。
学校与教会不应鼓吹万圣节
然而有基督教团体忧虑,不少人对万圣节一知半解下"趁墟"狂欢,在不自知情况下欢渡了"鬼节"。
香港短宣中心副总干事郭朝南牧师在"天使行动"制作光碟节目中表示,万圣节把原令人惧怕的鬼怪可怖形像改换为有趣可笑,背后隐藏了对鬼怪的"美化"。将本来应抗拒、害怕的事物变成生活和消遣,甚至在学校里玩,当不在意时,接受了鬼魔的形像。他认为学校不应在不明白万圣节的来源而鼓励学生庆祝此节日,而应该灌输正面的意识;教会亦更应教导圣洁的神,光明的天使,不应鼓励信徒参与此等与鬼魔有关的活动。
香港三元福音倍进布道总监李鸿标牧师认为,与鬼怪有关的节日原本难以被香港人欢迎,但万圣节却像"光明的天使",进入中小学甚至幼稚园,令人一窝峰去庆祝万圣节时,年轻人可能会上了魔鬼的当,被撒旦掳掠了也懵然不知。
可爱鬼怪原来是糖衣陷阱﹖
正统万圣节,缘于每年11月1日的"诸圣节"﹙All Saint’s Day﹚,本为纪念主后4世纪在罗马及犹太人迫逼下殉教的基督徒,是神圣的节日。而前一天10月31日则为预备祭祀的"万圣夜"。是天主教及圣公会教会的重要庆典。
然而现代人的万圣节则与此神圣庆典毫无关系,是在主前500年由欧洲凯尔特人带入爱尔兰的"死节"与"鬼节"。创世电视"爱地球观察站"第68集里,神召神学院讲师钟树森牧师说出了万圣节的由来:"万圣节其实来自北爱尔兰的鬼节,像中国人的鬼节一样。"为免招来恶鬼缠绕,于是人们都装成鬼的模样,以免被鬼认出,才能幸免于难。
"万圣节"时孩子逐家敲门求取糖果的习俗原来亦来自邪恶的传统。祭司到村民家前敲门,收不到礼物的家庭将招来咒诅,到后来演变成求取糖果的节日习惯,特别是欧美的小孩子,总会在万圣节时结伴到人家门口敲门,索取糖果。
三福主席李耀明牧师又补充说,通过教育,要澄万圣节是鬼神的节日,要教导一下代认清膜拜的对象,让他们有正确的概念去选择如何渡过万圣节。
"天使行动":以祝福代替惊吓 送礼代替咒诅
香港三元福音倍进布道、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及影音使团于是携手推动一连串"天使行动",决定在万圣节作出"大反击",以祝福与送礼抗衡咒诅与惊吓。
"天使行动"分三部分,一是"爱心行动",鼓励学校在教会在万圣节来到以先,向亲友或区内坊众送礼,代替讨糖果的习俗。二是"征文比赛",透过写作引起年青人对万圣节的反思。
在万圣节当晚6时至9时,在中环遮打花园行人专用区更会举办"天使行动嘉年华",用音乐与见证为怪异的节日添上喜乐与平安。
"天使行动"第三炮,送出讲述万圣节的由来的教育光碟,供学校和教会播放,让学生和信徒知道万圣节的由来,得到正确的概念。光碟详细解释了万圣节的由来,以及它如何在世界不同地方演变至今。 此光碟内容可在网上下载,或向主办机构索取:
香港三元福音倍进布道 毕筱芬姊妹,电话:2396-3799。
天使行动网页: http://www.media.org.hk/angel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