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灵性生活"讲座 潘怡蓉吁爱人爱邻舍行动与默观结合

现代人灵性生活讲座 潘怡蓉吁爱人爱邻舍行动与默观结合
现代人灵性生活讲座 潘怡蓉吁爱人爱邻舍行动与默观结合

基督教协进会神学对谈讲座系列"现代人的灵性生活"6月22日举行第二讲,中国神学研究院副教授潘怡蓉探讨福音派灵命培育的当代发展与共融,强调灵修不仅是个人与神的关系,也包括在动荡世界中寻找稳定,爱人爱邻舍是当代灵修的出路,是行动与默观的结合。

福音派以圣言为灵修塑造的焦点

潘怡蓉以"福音派灵命培育的当代发展与共融"为题,首先讲解福音派的历史根源与基本信念。从广义来说,福音派可以追溯到初代教会和中世纪,特别是改教时期的思想和精神。福音派坚持福音的基本准则,包括基督十字架之死带来的救赎的独特性、圣经的权威、个人悔改的重要性以及宣教的热忱。这些信仰群体强调灵性团契的成长。

这些基本信念说明了福音派灵修运动的特色和灵修素养的动力。例如,福音派神学家巴刻(James I. Packer)强调高举圣经权威、崇服基督和个人悔改。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也强调,福音派灵修学基本上以圣言为灵修塑造的焦点。

肯定神学与否定神学的结合

然而,过度理性的信徒往往缺乏对内心波动的感受。现在的信徒前往静修院,正是为了补充这部分的需要。潘怡蓉以福音派的语言带出神操的精神,既补足了福音派的权威性,又以基督为中心,能够与人同行。这种做法促进了对话与共融,包括增进两种神学方法的对话。

当代福音派灵修在神学表达与研经方法上倾向于采用肯定神学进路,这强调对上帝奥秘的理性认知与言说表达。然而,否定神学的灵修进路则认为上帝超越了人类的理解范围,无法确定上帝的生命和行为。结合这两种进路,灵修学的研究与培育能够在稳定中保持开放性,使人对奥秘的上帝保持敬畏与谦卑。

爱人爱邻舍与默观的结合

潘怡蓉认为,整全的灵修观是全人的,人与上帝对话感谢祂的临在,是一种存在式的关系,从而展开怎样看自己、生活、教会、社会时代,从内在到外在继而差遣出去人群。

甚么是全人灵修?潘怡蓉总结,是爱神爱人,以后现代的诠释是包括大自然的灵修、关注国际形势、人的苦难,以至今天香港动荡的处境。她说:"灵修不单是我与神,除了在这基础上寻找到一种稳定之外,世界变得很快,需要加强爱人爱邻舍,这是出路,是我这几年来整理出行动与默观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