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世紀神學家奧古斯丁自傳《懺悔錄》,記述作者年輕時犯下罪過和歸信基督的心路歷程,流露出心靈的徬徨與追尋、迷失與希冀及最終的徹悟,對現代信徒有何啟示?
日本基督教媒體Christian Press近日在「語錄看世界」專欄介紹第四世紀神學家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自傳《懺悔錄》(Confessions),全書共13卷於394至400年之間面世,概述奧古斯丁年輕時犯下的罪過和歸信基督的心路歷程,流露作者心靈的徬徨與追尋、迷失與希冀及最終的徹悟,成為後人警世箴言,為西方經典名著之一。
《懺悔錄》開首以「讚美主的意志是由主而來」作告白:「主,你是偉大的,你應受一切讚美:你有無上的能力﹑無限的智慧。」啟發現代人反思為何而活?為誰而活?如何生活?
對奧古斯丁來説,人們以甚麼方式過著自己的生活攸關重要,他的答案是生活不離「天地的創造者,耶穌基督的父神」。
該書全文以「呼喚耶穌基督父上帝」的形式宣講,這催生了一本互動式自傳,對現代讀者來説似乎是陌生的敍述,卻帶出一種真正的意義,引導讀者思考「我自己」與「上帝」保持甚麼關係。
對於生活,奧古斯在書中揚言:「人們歡喜的是眼淚和悲傷,但誰都要快樂,誰也不願意受苦,卻願意同情別人。 」因此「愛而不狂,妒而不亂,悔而不痛」地活下去。
《懺悔錄》顧名思義是奧古斯丁下罪召己與悔悟的真情獨白,他在書中陳述自己少年時代的罪,怎樣從黑暗中得著上帝智慧之光。他的童年不斷尋找刺激,在學校偷竊、向老師撒謊,長大後沉迷情慾,罪污壓碎靈魂,並自言生來有罪,促使他關注人的原罪,尋索生命轉化之道,轉向上帝專心祈禱、聆聽智慧書的話語,耶穌基督父神上帝揭示他的罪孽,看到自己真實的形象,展開懺悔之旅,讓人最終看到自己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