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基督徒艺人马浚伟耗时四年,三度停笔,自编自导自演舞台剧《生前约死后》将于明年1月5日至20日在香港公演。该剧讲述他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怀念,也见证他抗争并走出忧郁症、惊恐症的艰难历程,是对母子之间未述之言的弥补,更是对和自己面临同样痛苦的同路人的真诚安慰。
《生前约死后》讲述一段关于"亲情、死亡和永恒"的故事,这与马浚伟的自身经历密切相关。在他六岁的时候,母亲不幸患癌,因此他从小便经常随母亲出入医院,但当时还不明白癌症意味著什么。
他接受《香港01》新闻采访时说,中学三年级的课堂上,老师的讲解让他忽然意识到原来母亲一直在死亡边缘徘徊,当时就跑到操场靠近山边的位置大哭,母亲病情的严重性让他一瞬间长大,变得沉默起来。从此他开始做兼职挣钱,中五毕业后放弃考上的理工大学艺术系,转而去朗文出版社做工,直到1993年才进入娱乐圈,重新完成自己的艺术梦。
从六岁到二十八岁,马浚伟陪伴母亲抗癌二十二年,期间母亲的种种痛苦他如今还是历历在目。他讲,母亲1995年第二次癌症复发后病情突然恶化,以至于一点点失去了嗅觉、味觉和听觉,电疗又导致眼睛受损,只有一只眼睛还剩一成视力,颈部溃烂成黑色,牙骹坏死以致不能说话,生命的最后五年间一切只靠写字板交流。
不仅如此,病情反复导致母亲不断进出医院,马浚伟和家人一直处于绝望和希望之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就会离开"。然而,1999年,母亲还是因为手术后的急性肺炎离开了他们。
正如他在《生前约死后》中扮演的唐君毅所说:"亲爱的人死亡,是你永远不能补偿的悲痛。这没有哲学能安慰你,也不必要哲学来安慰你,因为这是你应有的悲痛。"母亲离世让他异常痛苦,以致患上忧郁症。
马浚伟形容患病的自己是"一个只剩躯壳的人"。他曾用酒精麻醉自己,一晚上四支红酒或三十支啤酒,只希望可以借此哭出来;见到跟母亲相似的背影会以为是她;早晚出门会假装跟母亲打招呼;每年生日12点整的时候会看著照片跟母亲说话,他说:"我从来都没有当妈妈离开过。"
他还受到惊恐症的折磨。马浚伟说,病情发作的十分钟,他会心跳急速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不安引起呼吸过度导致缺氧麻痹,感觉就像患心脏病要暴毙一般,他说:"(这样的情况)都发生过1,000次,我每天都觉得自己死过好多次。"
帮助他度过难关的不是单纯的药物,"药物是麻痺情绪但不是出口。"他说,信仰的支持让自己开心很多,做运动、跑步让他有时间面对自己,同时拍戏帮助他暂时忘掉忧愁。
就这样他慢慢好转,不仅走出忧郁症,惊恐症也从一周四、五次到一个月才发作一次。"我想说给人听,亲人离世,我们会难过,会痛,但是一定会跨过去。"马浚伟说,"我感恩自己能走出来,想将整个历程讲给大家听,生死是必然,要为自己准备去面对。"
除了借《生前约死后》引导人们思考亲情、正确面对生死、给同路人安慰外,马浚伟更藉剧中人弥补了自己与母亲未说出口的话。他说,"如果母亲还未走的话,她一定会跟我讲这些。"
他在这部舞台剧中问母亲:"你这次走,是不是真的不会再见了?"母亲回答说:"真得不会不见的啊。"
马浚伟告白,虽然心中悲伤,但依然怀有盼望,因为信仰将自己从底谷拉起,知道一定会与母亲在天家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