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新報] 這兩天電視和新聞都十分關注的歐美廉航--甘泉香港航空正式開始售票,一千元單程直航到倫敦的機票,造成電話和網上的搶購熱。究竟這對牧師伉儷從牧會、宣教到從商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李卓民牧師和李黃慧恂師母將有條不紊地道出他們的飛行夢。
記:李牧師,聽説你以前曾經在印度的加爾各答宣教,可否分享一下當時的經歷?
李牧師:我自己有三段的短宣經驗,第一次是在美國回到香港的釋囚協會當義工,那段時間我只是學習,也不是幫得上什麼忙。而第二次就是在印度,1982年的時候,在暑假期間有二至三個月的時間我去了加爾各答宣教,這段經歷對我的生命有很大的影響。而第三段是在波士頓幫助柬埔寨的難民的日子,從1988年至1997年,一共有九年的時間。
在印度的時候,那裡貧富懸殊的問題很嚴重,有很多街童行丐,他們流落街頭滋事;但同時亦有一些大富人家,他們住豪宅,甚至比香港或美國的更豪華。貧的越貧,富的越富。在印度的那段期間,我有三個領受,第一.幫人要有方法;第二.施出的人才是富足的人。第三,適當的屬靈操練對身體和心靈都有莫大的幫助。
首先,因為那裡街童滿街,他們都睡在地上,就算把錢交給他,也不能長遠解決他們的困境。有些父母甚至把自己的孩子手腳折斷行丐,我覺得這是非常殘酷的。看到這些結構性罪惡問題,必需要有建設性的方法,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那時候我認識了一位叫尼希米的弟兄,他以前也是街童,但後來被收養了,成為了一個小生意人。於是他一邊收留街童,一邊訓練他們做陶器。所以我們用的方法不是給他魚,而是讓他們自食其力,不是高高在上的給他們,連他們最基本的尊嚴也剝奪。
第二點,我遇到一位弟兄,他的生活十分窮困,只有聖經和腳踏車兩樣東西,但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交通工具的人,於是便把自己唯一的腳踏車送了給他。這件事對我來説是很大的沖擊,我覺得他是世上最富有的人,那時我的領悟是覺得自己有的人才是富有的人,真正的富足是施比受更為有福。
第三,因為我本身有胃病,到那裡喝水和吃生果都要特別小心。很多人到了印度不出十天就會病倒。但我到達後做了三天的全天禁食,為我在行程中不會生病禱告,結果我是去的人當中唯一一個沒有病倒的,這件事教導我適當的屬靈操練對身體和心靈都有莫大的益處。
記:在你的人生歷程中,那一段是最讓你回憶的日子?
李牧師:我想實在有太多美麗的回憶,例如在少年困惑時,得到很多長輩的栽培、戀愛結婚、第一次抱著初生女兒時的喜悦,還有看到人類的社會缺乏人性、公義、第一次創業失敗等等,當中有很多甜酸苦辣。但現在我回頭看,覺得這些都是美麗的回憶。我想人生最怕的是痛苦得漫無目的,又無法解釋自己的苦難。信仰是最寶貴的禮物,現在我看當時的苦難,都能明白為什麼是這樣。就像看刺繡一樣,從後面看的話,覺得不知道是什麼,但反過來看,會覺得很漂亮。因為明白了裡面的意義,都變成美麗的回憶。
我很喜歡這段經文,羅馬書八章廿八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記:你在教會全職事奉已有十多年的時間,現在再跳回商界,最主要是什麼原因?
李牧師:福音要有效的傳到社會,其中社會包含個人和由人組成的不同團體。我們看基督教的歷史運動,有大復興的地方不僅是個人得到福音的好處,很多團體也一同得著福音的好處。例如英美反黑奴運動,當時約翰衞斯理不單改變千萬人的心,連社會的不公義制度都改變了。福音傳遍整個英國,復興的火燃燒人心以及整個社會。另外一些例子是有很多基督教醫院、孤兒院、企業、教會被建立,這些都是基督徒影響到整個社會和城市不爭的事實。
在廿一世紀,我們的生活跟企業息息相關,企業成為了我們的生活單位,例如坐巴士、麥當勞、Starbucks、上網、Microsoft,我們生活接觸的每一個層面,都受到企業良性和惡性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神在企業界興起福音的工作,例如在美國有一個Christian CEO Forum,把每年收入一億營業額以上的160個CEO聚集,他們現在想把這個Forum帶來亞洲。我們又看到中國政府也允许40間公司以在公司裡做教會,這些都是基督教進入企業的跡象。
除此之外,以前在學校和醫院裡很需要院牧,但越來越多公司需求全時間的傳道者,幫助員工靈性上的需要。這個趨勢打破了很多傳統思想,我稱之為「馬其頓的呼聲」。最後,我們也可以藉著企業打開傳教的大門,以前很多傳統的宣教士,他們不能進入回教國家,在共產黨的國家也是。但看到很多商界人士在這些地方受到歡迎,我想神興起商界也有祂的美意。
馬丁路德有句名言,意思是説,如果在傳福音的時候跳過最困難的地方,那麼就不算在傳福音。我們要把神的光和鹽帶入商界,在21世記成為一個真正的福音傳播者。
李師母:大部份的信徒每天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在工作,他們到禮拜堂只是二至三個小時的時間,所以如果要行出信仰,必須要在職場上發揮出來。這是一個很大的禾場,也是一個Unreached Area,我們看到了很大的需要和挑戰。
記:很多商人做生意賺到的利潤都會用來回饋社會,你們對哪一方面比較有負擔呢?
李牧師:首先我覺得基督徒不單是把眼光放在教會上,我們也要看到教會以外的世界,需要有人把基督的精神,延伸到教會的圍牆以外,讓所有人一同得著福音的好處。我想第一方面希望能夠扶貧,以前我們在波士頓幫助那裡的柬埔寨難民,看到一個死城如何變成一個活城,可是幫助人也需要人力物力,所以經濟的支援也很重要。
另一方面,我想幫助一些有意義的基督教事工,建立更有策略性的平台,使我們的工作更有效果。另外,我們會把資源投入到領袖訓練上,例如培訓青年領袖或商界和教會的領袖等。
李師母:我們做甘泉航空有一個Business mission的理念,最大的盼望是帶700萬香港人環遊世界。香港是一個彈丸之地,很多學校的老師都沒有親身去過那些地方,例如歷史老師教歐洲歷史或者音樂老師教貝多芬的作品,他們大部份都沒有去過這些地方。我相信他們親自到訪過後,回來後教小朋友必定會脱胎換骨。老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小朋友的素質,我們把甘泉航空的機票降到最低,希望藉此提高教育素養。事實上,如果沒有Mission,我們也不會做的,因為生意是Purpose Driven的。總結來説,我們的負擔是多方面的,有扶貧、領袖訓練、建立更有效的平台和教育等。
(待續)
-
韓基總呼籲WEA2025主辦教會停止財務支持 並要求關鍵領導人辭職
1月17日,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Christian Council of Korea,簡稱CCK/韓基總)發表聲明,對計劃於今年10月在韓國首爾舉辦的世界福音派聯盟(WEA)大會提出質疑。該聲明敦促即將承辦WEA2025大會的愛之教會(Sarang Church)將其對WEA的財務支持公開化,並要求負責籌備大會的關鍵人物——WEA副秘書長塞繆爾·蔣牧師(Rev. Samuel Chiang)辭職。
-
葛福臨再次擔任總統屬靈顧問 談特朗普移民政策如何體現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作為撒瑪利亞救援會和葛培理佈道協會的負責人,葛福臨牧師是特朗普總統的屬靈顧問之一。在近日的一次訪談中,葛福臨牧師談到了他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的期望、是否有意避免在宣誓時使用《聖經》、以及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如何體現他對全球教會的關懷。
-
葛福臨在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上禱告:「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
在美國第47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誓就職前的幾分鐘,著名福音傳道人葛福臨(Franklin Graham)在國會圓形大廳為總統及第一夫人、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以及整個國家獻上了禱告。
-
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 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促教會合一
每年一度跨宗派、跨地域的基督教界年度盛事「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上週六展開,日期由1月18至25日。今年主題為「你信這話嗎?」選取自約翰福音11章26節:「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有關主題亦回應尼西亞信經所強調,耶穌基督是我們復活的主釋出愛與和平,願我們在此精神上攜手前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説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