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养研讨会(三) 林津牧师:拥抱转变风平浪静教会做的少

牧养研讨会 林津牧师:拥抱转变风平浪静教会做的少
牧养研讨会 林津牧师:拥抱转变风平浪静教会做的少

"香港基督教焦点小组研究分析2023"第一场研讨会,有宗派领袖表示,社会运动对教会发展带来影响,很多事工虽未如期进展,牧者却可更多时间探访信徒;移民潮带来冲击,一些教会信徒离开,需要思考精简教会的事工。教会需要拥抱转变,不断进行改革,鼓励工作分优先次序和减缓密度,并专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教会也需要给予信徒更多的自主空间,符合他们的恩赐,透过彼此交流建立更好的关系。

第一场研讨会讲员来自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宣道会香港区联会、中华基督教福恩堂、国际教会The Vine Church,就著"焦点小组研究"结果分享其宗派或教会的"生态"及"新态"。

林津:社运影响学校重建受阻

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会长林津牧师回顾,该宗派在社会运动期间走在前沿,对教会发展有影响,一些学校迁止或重建在立法会受到拦阻。他观察到由于很多事工未如期进展,牧者反而多时间探访。移民潮也带来冲击,细堂会10%信徒离开、中产堂会接近20%,重新思考精简教会的事工。

林津强调:"拥抱转变,如果世界风平浪静教会做的就少了。"在社会大环境的转变,教会产生的张力预期少,大家求变但不是减省事工,鼓励大家工作要分优先次序或者密度减半,腾出空间重视质量而不是数量。

根据焦点小组研究分析,基督徒出现多重群体归属,参加多过一间教会,林津表示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属下很多机构,欢迎来选择服侍,重点是"自己想做甚么,上帝要你的心意是甚么?"

林津认为上帝在香港正是教会复兴时间来临,对于社会运动给教会带来甚么冲击?林津指出,教会是表达不公义,并非政治立场行先,教会需有承载力。

范国光:传福音继承宣道会精神

宣道会香港区联会总干事范国光牧师表示,宣道会在香港有121间堂会、3万多人,据2020年1月统计出席率下跌17%,现时缩窄至10%,区联会每两星期出指引帮助堂会情绪安定。区联会五年计划(2021-2026)做媒体事工、青年事工,期望培训新一代宣道会宣道青年出来,在低气压积极迎难,这是宣道会的态度。他笑言一间老店精简架构改变传统政策,得到没得到的媒体。

时下基督徒参与多过一间教会,范国光强调:"人要归属感,到哪间教会没紧要,至少他仍参与教会。"不论到教会还是离开教会的人都需要关心。教会给信徒多些自主空间,在教会有一组人负责清洁,牧师专心做牧养,每个同工恩赐不同让他们专心发挥。

范国光坦言,在现时的香港不知道上帝做甚么,只要倚靠神看圣灵风向教会来变革,区联会责任帮助宣道会传承属灵传统,单纯地专注传福音,并发起2月睇好戏,鼓励信徒带同亲朋戚友来,堂会人数也开始增长。

郭星烨:福建教会食饭维系家庭关系

中华基督教福恩堂位于北角春秧街,以教会为中心5至10分钟路程周围有25间教会,该会主任牧师郭星烨自言其教会特色是,信徒都是福建人重视家庭关系,教会崇拜后一齐食饭,虽然不是为食饭而食,但食饭是维系关系;教会崇拜也唱闽南圣诗。

他在教会推动四个"T":1."Trust"福建人传统饮茶,与长执建立信任关系;2."Training"帮助长执转变传统观念,祝福教会的传统并不等于真理;3."Try"考验教会成熟度,尝试中经历失败成功就会多,并在教会推行40天大斋期,鼓励会友阅读一本书每日一篇;4."Tool"寻找资源以工具让教会平衡成长。

郭星烨指出,全港30万人讲福建话,在教会有信二代、信三代、信四代,祈祷下一代比这一代更好,放手让年轻人尝试。在教会开办《认识教会课程》让会友分享教会是甚么,他也访问长执30年来上帝在教会做了甚么,要是好的就继续做。

Tass Yu:星期日教会 移民潮教友回流

国际教会The Vine Church的Missions Pastor Tass Yu分享,在其教会回流香港的人反而多了,教会信徒每几年换一次班,牧者流动性高做得最长的都是三年。他坦言教会不是委身的教会,是吸引人来的"星期日教会",教会有多元群体菲律宾、中东等,不同群体有自己的牧者带领敬拜,甚至有牧师去中东拍片讲道时播出来回应多元文化。

牧师离职,教会的心态是祝福他们,教会亦开新职位给同工尝试,按照他/她的异象尊重想望,并不会勉强牧者担当非自愿的工作,结果教会至今仍未开办到中国人事工但也不勉强同工去做。

对于现时基督徒多重归属身份,Tass Yu认为:"重点在人的委身,即使移民海外也鼓励他们回到当地的教会去委身。"出身自宣道会的Tass Yu认为教会有自己文化、角色定位、强处在哪里,这也考验会友的忠诚。

今时今日上帝在做甚么?Tass Yu认为是要一齐来分辨传统与传承,将焦点转移在"火"不是教会的硬件,像一团火热传承下去。他在做大学生的工作时发现年轻人有一团火,但又不是在教会场景,值得反思怎样做,鼓励牧者走出自己世界,明白对方的生命,每一天发生紧甚么,让人认识到神的祝福。

Tass Yu不讳言指来教会的人是"消费者",鼓励他们找到自己使命,透过讨论彼此交流教会与信徒的关系更能建立。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6月9日举行"牧养研讨会2023:站在破晓前的香港教会",发布《香港基督教焦点小组研究分析2023》并举行两场研讨会,邀请不同宗派领袖及机构负责人,分享其事工如何回应香港教会的"生态"及"新态",地点:中华基督教会望觉堂。

  • 专访:富勒神学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会经验,启示亚裔移民教会

    专访:富勒神学院教授Dr. Alexia分享拉美移民教会经验,启示亚裔移民教会

    作为一位牧师、教授,Dr. Alexia Salvatierra拥有38年牧会经验,并在美国的拉美裔移民教会中有深度参与及属灵影响。在最近接受《基督日报》采访中,她回顾了自己对拉美移民教会的研究、深入探讨了移民教会中代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分享了如何通过对话与和解来跨越这些代际鸿沟。她的观点不仅对拉美移民教会具有指导意义,对亚裔美国教会也有著深刻的借鉴作用。

  • 赞美之泉2025年亚洲巡回演唱会将覆盖5国11城 培育新一代敬拜者

    全球华人敬拜音乐事工赞美之泉(Stream of Praise)近日正式公布其2025年亚洲巡回演唱会及暑期儿童敬拜特会行程,涵盖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多个城市。这次巡回不仅包括敬拜赞美,还包含敬拜培训、女性特会及暑期儿童敬拜特会。

  • 狄更斯经典信仰作品搬上荧屏 《万王之王》预计复活节上映

    由Angel Studios制作的动画电影《万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计划于2025年4月11日全球上映。这部作品以英国文学巨匠查尔斯·狄更斯的故事为基础,讲述了一位富有想像力的男孩在父亲的讲述中领略耶稣基督一生的传奇。

  • 观点:人工智能与社交媒体,基督徒应如何看待潜在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天里,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以低成本,制作出了类似的人工智能模型,震惊了科技界(以及美国股市)。再往前几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宣布结束第三方事实审查计划;2024年末,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社交媒体年龄限制法,以保护年轻人。技术变革已经主导了2025年的开始。AI对我们理解上帝和社区有何影响,全球基督教看法不一。

  • 美福音派收养机构继续关注中国收养问题

    自2024年8月中国终止跨国收养项目以来,近300个美国家庭陷入困境。美国福音派收养机构"生命线儿童服务机构"(Lifeline Children‘s Service)表示,会继续向特朗普政府寻求解决方案(拜登政府在最后几个月对此问题没有任何更新),期待其通过外交渠道对这一问题提供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