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贞博士第四讲早堂研经会上以"英雄何竟仆倒"为题,介绍撒母耳的重要和角色。经文选自撒母耳记上13章8至15节,及15章10至23节。
撒母耳记载以色列君王制的开始,以色列向神求和,而神则指责出百姓错误的动机,想效法外邦人的君主制。以色列其实迟早会走向君王统治。《圣经》没否定君王统治,但指出君王虽有军政大权却仍要服在神的主权之下,这是撒母耳记的重要主题。
神对扫罗是否太严格﹖
以色列人想行君王制其实是拒绝神权的统治,但实情透过人间君王权而进行的神权统治并不容易,以色列首位君王扫罗的失败就是例子。蔡博士表示对扫罗有怜悯叹息多于定罪,他只犯一次罪就废掉他另立君王,相反大衞犯下滔天大罪时神却决意饶恕他。她问:"神对扫罗是否太严格呢﹖"
扫罗开始时以谦卑的形像出现,自称为以色列支派中最小的。他是上帝主动拣选膏立的王,本是沉静而被动的,后来神的特殊能力降下大大感动他,他自始抛弃过去习惯的认知能力,开始超越自己成为充满灵力的自由人,并开始能担国家重任。蔡博士说,君王制非人间的权势,而有神的灵主导。
接下来扫罗就被众支派抽签选中。但当时他藏在器具中,表现出他的被动并对王位不热衷。后来他领导以色列人,并多次勇抗敌,表现不俗,但神给他的时间似乎不长。这里蔡博士开始讨论有关预定论的问题:如果神预知扫罗会犯错,且已预备了大衞,上帝是否自导自演呢﹖
扫罗被废弃
撒母耳记13至15章集中写了扫罗的罪。扫罗两次在吉甲违命的故事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没听从撒母耳的吩咐等候,却失去耐性自行献上燔祭,结果先知重重地责备了他,且告诉他神已另外预备新王的人选。及后他再在吉甲违背神的命令没有灭尽亚玛力人。他犯罪因为没有听从神透过先知传递的话。
蔡博士说有人认为扫罗被废弃对他并不公平。他在吉甲实在等了七天,撒母耳又迟延到达,正在自行献祭后撒母耳就到了。有人质疑撒母耳是故意陷害扫罗,定意要捉住他的错处,以试验扫罗是否服在自己祭司的权威下。当撒母耳来到时,扫罗友善高兴地迎接撒母耳,对自己的行动没有不安,但遭撒母耳的粗暴对待;扫罗尝试低声下气解释,因为时间紧迫需要宗教性的军事行动以振兴士气,并说"勉强献祭"以表明他不是存心违抗撒母耳的权柄。但撒母耳对扫罗的回应显得粗暴而唐突,令扫罗措手不及。撒母耳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有人认为这应许是夺走扫罗的王位后才宣布,亦有人认为扫罗可能不知道即使等了七天仍不可献祭,但不管如何扫罗已没有机会扭转局面,故事已将好的牌给大衞了。似乎撒母耳或神似偏袒大衞,扫罗还未弄清状况已被勾出局,王位已被移交。
神学家布格曼说:"扫罗其实是被耶和华、撒母耳和大衞联合打败。"扫罗的罪状在撒母耳的话中可以知道,当中的关键字是"听从",这是申命记中心思想,要求以色列人绝对顺从。"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神是独一的主。"撒母耳上15章1节是撒母耳神学基本的大前提:"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当听从耶和华的话。"
而2至3节是实践性的任务:"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在路上亚玛力人怎样待他们,怎样抵挡他们,我都没忘。现在你要去击打亚玛力人,灭尽他们所有的,不可怜惜他们,将男女、孩童、吃奶的,并牛、羊、骆驼,和驴尽行杀死。"这经文中"杀尽"及"不可怜惜"引爆了扫罗落马的地雷,他怜惜战利品,没听从先知的吩咐将它们尽行杀死。虽不能肯定这违命是出于扫罗还是百姓的意思,但仍显出他们未有听命。
神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在这里扫罗很难找到脱罪的借口,他的解说更令人失望,他不单推缷责任给百姓,犯了以利祭司同样的错误,尊重人过于尊重神,且以献祭神的借口粉饰自己的错误。更令读者不安的是他称耶和华为"你的神",如此与撒母的信仰划清界线,与神更远。扫罗进一步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他指出私藏战利品是为了献给神,但先知指出献祭要按神喜悦的方法去作,他说听命胜于献祭的信仰核心价值,完全确定扫罗的罪状:"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
扫罗意识到事情的严重,他向撒母耳认罪,承认自己听从百姓的话,并违背耶和华的命令。扫罗最后扯住撒母耳的衣襟,令撒母耳更残忍地再提到神将将他的国位赐给比扫罗更好的人,情何以堪!撒母耳与神始终站在同一阵线,表面撒母耳对扫罗不假情面,但其实撒母耳亦是柔肠寸断,为扫罗撤夜哀求神。但讽刺的是与此同时扫罗正为自己的胜利再立纪念碑。此后撒母耳再没有主动找扫罗,在他心目中扫罗已死了。
上帝后悔什么﹖
蔡博士进而讨论耶和华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她表示"神会后悔吗﹖"是神学中预定论的,而预定论需要以信心去接受和欣赏。神的后悔涉及与人的行动,神不单预知人的行动,连神的后悔亦是自己预定的掌控下。她又表示,神的预定主权与人的抉择之间有无法解释的矛盾和张力,神学上称之为奥秘。
她尝试用电影《Minority Report》解释自己神学的预定论的看法,电影讲述2054年华盛顿首都有先进犯罪防御系统,犯人犯罪前会被警察制裁,司法部核心的组织中有尖锐惊察,加上三个超自然女先知的预告系统,他们致力打击罪犯。其中最优秀的警长由名演员汤告鲁斯饰演,他将所有的热情投注在系统中,但被人陷害反成为被人追捕的嫌疑犯,因此他必须在36小时找到证据证明自己无辜。在他逃避追捕的过程中发现到先知的预告能有与人的反应间有神秘的张力。故事中他讲了一句:"你仍旧可以选择,你永远有翻身的机会。"
她指出虽神预定一切,但扫罗仍有悔改机会。就像士师记的参孙与新约的犹大是否有机会得救的问题,亦涉及"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敏感神学课题。对于扫罗的得救问题有人认为神只弃绝扫罗作王,未弃绝他这人,但蔡博士不满足于此答案,她继续带大家从一事件中找出线索。
扫罗仍然拒绝神透过先知所说他王位将移交别人的话,神则透过先知弃绝扫罗,但扫罗将一切归咎于神。蔡博士提到"哈拿之歌",这是整本圣经历史救恩的诠释,哈拿如此说:"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往上升。他使人贫穷,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贵。"但骄傲人将自己阻隔在救恩的门外,扫罗远离神,有恶魔三次搅扰他,或是让他陷于道德灵性罪恶,或预告他的命运,令他感到困扰不安。大衞因此被召到扫罗那里为他弹琴,结果引发受膏君王杀害受膏君王的剧情。"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的话令他几近发疯。他忘了他的对手不是大衞,而是上帝。蔡博士感叹扫罗上台时谦卑低调,对王位和权力无野心,但初尝权力的滋味时就难于割爱,坐在王的宝座上就难以下来。
上帝提供归回之路
蔡博士将大衞犯罪、先知拿单向当面指出他的罪一事,比较出两个君王都被指出有罪,但不同的是大衞认罪被接受,他的王位继续有效。圣经没有解释弃绝扫罗、接纳大衞的理由。上帝是否对扫罗太严厉呢﹖
想与造物主一较高下是一切人类苦难的悲剧根源。扫罗不自量力,用自己的力量想抵抗上帝,反之大衞诚实面对自己的过犯,并抓住神的应部C虽然大衞犯的罪甚重,甚至比扫罗贪恋战利品更重,但蔡博士指出:"在神看来罪无分大小,上帝给人的回归之路一定有把握。"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人仍有翻身的机会。"这是人手中永远有效的皇牌,恩典就是人永远可以在神面前撒娇,即使大衞犯错很多,但他向神撒娇到底;扫罗与神只有工作的关系,他最大的致命伤是他不愿意进入上帝为他预备的避难所,不接受神为他预备的下台阶。"
她又提到另一个电影《魔戒》中负责送魔戒的佛罗多布运送魔戒的过程越来越辛苦。其实《魔戒》讲述人对权力的欲望,越接近权力核心的人越容易陷入软弱,任何人亦无法幸免权力的试探。历世历代有权力的领袖谁有更多的权威,但亦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莎士比亚《亨利王》说:"戴王冠的头不容易,随著伟大而来的是多么难堪的地位﹖"作为君王多少人间乐趣都要放弃,对大衞如是,对扫罗亦如是。说到这里,蔡博士带领大家作祷告结束早上的讲道:
"天父,你知道我们的脆弱。面对权力的试探我们往往最后逃离现场,明知权力危险仍不愿放手。扫罗谦卑地上台,但一旦初尝权力的滋味就再也无法下台。你话语的镜子照出我们的本相,希望透过经大被你提醒和光照。我们每个无论大角色小角色,希望因著圣灵而得到提醒。求你保守这里的每一位都能有正常的团契生活,不做独行侠,有人提醒,学习交托和放手,并愿意在你给的下台阶走下台。"
相关新闻:
[研经会之一] 蔡丽贞:要学会放手 教养下一代交托神
[研经会之二] 蔡丽贞:"约柜流浪记"vs"耶稣受难记"
[研经会之三] 蔡丽贞博士:约柜再显神威!
[研经会之五] 蔡丽贞博士:成为灵里健康的"恩典之子"
[研经会之六] 蔡丽贞博士:爱情果如死之坚强﹖
[研经会之七] 蔡丽贞博士:最令大衞心悦诚服的女人—亚比该
[研经会之八] 蔡丽贞:以父之名—宗教与政治界线
[研经会之九] 蔡丽贞:惊爆七日—基督受难前的权力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