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訊】最近一期《華傳路》專文探討一種奉行已久卻又在近年重新被提出的宣教方式——帶職宣教。
華傳總主任林安國牧師表示,傳統宣教動員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宣教工場的人才荒。過去差會及教會只在完全獻身者,包括神學生、傳道人及牧者等圈子裡尋找宣教工人,這類人士只佔信徒的1%。他表示差會應當悔改過去狹窄的宣教人力觀念,開放去動員另外的99%的帶職信徒進入工場。
據美國外交部領事局(U.S. Bureau of Consular Affairs)統計,此外約32萬美國人在10/40之窗的地區工作,若如有統計所指出福音派信徒佔美國人口四分之一的話,則在1/40之窗的福音派信徒則有約8萬之多。若能動員這羣信徒,無疑可在宣教上發揮極大動力。
帶職宣教的信徒可以來自各行各業,包括醫生、工程師、老師、商人、女傭、勞工等不限,只要帶著宣教心,他們的職業均可變成進入創啟國家的管道。林牧師引前宣道會宣教領袖 William Kerr的話説:「若沒有動員平信徒參與宣教,大使命之工永不能完成。」
帶職宣教的做法可説是自舊約時代經已開展,不少聖經中的人物均帶著自己的職業及專長事奉,如亞伯是牧羊者、約瑟是宰相、但以理為巴比倫的總理、尼希米曾為酒政及行政省長等;新約人物亦有不少帶職事奉者,如百基拉、亞居拉及保羅均為織帳棚者、路加是醫生等。
歷史中亦有不少宣教士開創帶職宣教的先河,包括最早把福音帶進中國的滔斯多留派的基督徒都為學者或老師,更在中國創立學校以聖經為課本進行教學;威廉克理宣教之餘從事鞋業、甚至為人熟悉的馬禮遜本身亦是東印度公司的翻譯員,可見帶職宣教是自古已有之事。
林安國牧師認為既然歷史中不少先賢均奉行有效的帶職宣教策略,現代工場更應加倍地使用。他説:「華人教會在科技、農業、電腦、工程、商業等人才輩出,能動員這些人才成為宣教精兵,必能使福音在萬民中有突破性的倍增發展,且能事半倍。」
一位華傳國際副總主任認為職場是一般人生命投資最多的地方,基督徒可看作「投身事奉的工場」以及「入世的切入點」。他表示,基督徒應在職場發光作鹽:「一般的職場都是缺少基督徒的地方,正好是與鹽發揮弁鄋熙鶨牷C」
但他同時表示,基督徒要在職場上做到最好,才能為主作見證,榮神益人:「既然職場的任務是服務世界,我們就要將服務的標準提昇到最高的水平,使完成的任務都能榮神益人。」他以自己的職場事奉為例,二十年來他社交不沾煙酒、不假公濟私、不隨意行使特權,並專心工作,表現有高質素及卓越的成果,因此能見證神,帶領不少人信主。
他説:「職場就是我們的宣教工場。」鼓勵信徒清楚接受神的差派,以專業投身宣教。
(文章資料來自《華傳路》第79期)
華人差會衝出傳統:人人皆可作職場宣教士
陳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