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教會界,兒童事工一般被看作是大教會的「專利」;因爲它本身要求投入充足的資金、優秀的師資和良好的硬體設備,所以小教會去發展兒童事工通常被認爲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位於紐約布碌侖區本森赫斯特(Bensonhurst)的南塔光浸信會則用實際行動打破小教會不能發展兒童事工的「宿命論」。
南塔光浸信會是由顧奇偉牧師夫婦於2003年底所創立。教會開拓之初,顧牧師夫婦完全憑信心、帶著神給他們的異象和使命,一切從零開始,現在教會穩步成長。2007年,教會搬到布碌侖區本森赫斯特,並開始推動兒童事工。在短短三年時間,南塔光兒童事工發展得有聲有色,並藉著兒童佈道而帶領很多家庭歸主,成績顯著。
人數並不多的南塔光浸信會是如何克服資金、人手、軟硬體設施等複雜而又棘手的問題從而有效推動兒童事工的呢?他們是如何化挑戰爲機遇藉著兒童事工推動教會成長的呢?本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日前專訪了顧奇偉牧師,請他分享南塔光浸信會兒童事工的成長經驗。
兒童事工的發展始於神的異象和使命
牧會多年的顧牧師告訴記者,華人教會傳統觀念認爲兒童事工是隻有大教會才能做起來的福音工作,小教會開拓兒童事工等於給自己增加重擔到最後不會有什麽結果。
雖然這些是一些教會前輩的經驗總結,但顧牧師卻不認同,至少這些「經驗」不適用在他教會身上。他用兒童事工三年的成果來做總結:兒童事工絕不是大教會的「專利」,小教會也可以做得好;不僅如此,兒童事工絕不是教會的重擔,它反倒會推動全家歸主乃至教會的復興。
回顧兒童事工發展的過程,顧牧師回憶三年前南塔光浸信會剛搬到本森赫斯特時,他看見當地不少華人家庭都有教養子女上的需要,比如兩代親子關係問題、孩子不適應美國生活、性格孤僻、人際關係緊張、學習成績不理想,不孝敬父母等。一些父母甚至主動找教會求助,希望教會提供教育孩童的服務,幫助他們的子女從小過一個健康有序的生活。
看到當地華人家庭的迫切需要,顧牧師與教會同工向神恆切禱告求祂帶領。經過多次的禱告,神向南塔光浸信會賜下開拓兒童事工的異象和使命,顧牧師帶領教會同工憑信心順服神的帶領,開始了兒童事工。
不僅如此,神還給顧牧師一個屬靈上的看見,就是兒童事工與教會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藉著兒童福音工作來帶領全家歸主,從而推動教會的增長。
資金、人力從神而來
推動兒童事工首先面對的便是資金和人手問題,對於財力、人力比較薄弱的小教會來講是很難逾越的挑戰。資金從哪裏來?人手又從哪裏來呢?起初這些難題也摆在南塔光浸信會的面前,但作爲過來人的顧牧師卻用非常普通而又令人驚訝的一句話來給予回答——這些都從神而來。
顧牧師的回答乍一聽令人感到有些突兀,但他的回答卻很有道理:既然是神開始的事工,難道祂不會負責到底嗎?按照顧牧師的話講,他只是扮演順服的角色而已。
從現實來看,南塔光浸信會本身有開拓兒童事工的一些預算,但這些資金還遠遠不夠。即便如此,顧牧師還是帶領教會跨出信心的第一步。很奇妙的是,神感動一些西人教會來支持南塔光浸信會的兒童事工,除了金錢,他們還送上寶貴的經驗和指導。這些都成爲南塔光浸信會發展兒童事工的基礎。
兄弟教會的愛心支持大大激勵南塔光浸信會發展兒童事工的信心和决心。顧牧師的千金多加首先自告奮勇充當義務老師負責教導兒童,隨後又有幾個家庭一同響應參與,從而解决師資力量的燃眉之急。
兩年下來,南塔光浸信會兒童事工有很大起色,參加主日學聚會的孩子最多達到30多人,因爲孩子的緣故,不少未信主的家長也開始來到了教會。
雖然教會有熱心的信徒參與兒童事工的服事,但由於他們缺乏專業背景,對兒童事工來講仍不是長久之計。深知這一點的顧牧師繼續向神禱告,希望祂能預備優秀的師資團隊。
信實的神用實際行動彰顯祂對南塔光浸信會的應许。後來,顧牧師透過萬國兒童佈道團認識到一位美籍德裔姊妹。從談話中得知,這位姊妹是著名佈道家司布真的後代,她傳承先祖司布真推動兒童事工的心志。聽到顧牧師的需要,她很樂意義務幫助南塔光浸信會,願把自己的恩賜和愛心无偿奉獻給當地的華人兒童。
隨著教育專業人士的加入,教會兒童事工如虎添翼,大大提升兒童聖經和道德教育的水平。談到這裏,顧牧師口中不住地感謝神。從量來看,南塔光浸信會是個小教會,但從質的角度來講,它則不是個小教會,因爲南塔光浸信會懂得尋求神的旨意,並且去順服神的帶領。所以,在顧牧師看來,這就是神能幫助他們排除萬難,爲兒童事工開闢一條道路的原因所在。
續 顧奇偉牧師專訪:小教會也能發展兒童事工(下)
顧奇偉牧師專訪:小教會也能發展兒童事工(上)
南塔光浸信會分享兒童事工成長經驗
全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