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高級專員結束中國之行 對中國人權發展表示「謹慎的樂觀」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在中國經濟日益發展的同時也會成爲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
wor_20050907_right.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露易絲•阿爾布林9月2日結束了對中國爲期5天的訪問。她在9月5日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快速發展的中國在人權方面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雖然在很多領域還存在著問題和挑戰。

阿爾布林此次訪華的主要目的是敦促中國政府批准《國際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該公約雖然在1998年得到中國政府的簽署,但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卻遲遲不批准公約内容在中國生效。9月1日,她與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在北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與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公室關於同意合作制定並執行技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雖然中方沒有表明將在何時批准《公約》,但聯合國方面則表示該備忘錄將起到推動的作用。

阿爾布林指出,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在中國經濟日益發展的同時也會成爲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這種需求可以理解為人民對透明度、公平和廣泛實行的法制的需求。」她説,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願意與中國一起為《公約》的批准掃清障礙而努力,並實施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委員會的推薦做法。

阿爾布林對中國的司法制度表示了特別的關注。她質疑剝奪公民自由權利進行司法審查的必要性,並要求中國立即對勞動教養制度進行改革。此外,她希望中國公開被處以死刑的人數。據人權觀察組織表示,中國每年有1萬2千人被處以死刑,比其他國家被判處死刑的人數總和還多,尤其是少數民族和精神病人。阿爾布林説:「我們從全世界各地的經驗得知,情況往往是,當某一類人被判處死刑的過多時,你就會發現這麼一個規律:他們有時受到了間接的歧視。」當論及中國沒有關於死刑的可信數據時,她指出「透明度對公衆掌握信息,並以此為基礎展開討論非常重要」。

針對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璿日前在亞太人權研討會上表示每個國家都應根據本國國情選擇自己的方式保護人權,阿爾布林在9月2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指出任何國家都要尊重國際人權標準,在人權問題上自行其是是不恰當的。中国当局还为自己辩护说,解决13亿人的温饱问题是最基本的人权,在实现政治自由之前,要首先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對此,阿爾布林表示不贊同:「作爲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我不認同這種説法。恰恰相反,我認爲,社會的穩定應該建立在民衆對政府及政府司法系統的認同和信任上。」

阿爾布林還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宗教迫害、民主自由、北京對西藏和新疆的控制等問題,這些問題目前仍有待中方作出答復。她還提出大約10個受到聯合國關注的人權個案,其中涉及被關押的記者、勞工活動人士、兩名藏人、一名維吾爾穆斯林組織的成員及一名蒙古人。不過她沒有對記者説明這些人是誰。

關於在她到來前夕被北京警方搜查、監視的維權人士,阿爾布林説,中國當局否認了對任何人權組織和活動人士進行監視的説法,而「仁之泉工作室」受到警方突擊搜查則是「例行檢查」。

阿爾布林最後表示對中國在人權方面取得的進展持「謹慎的樂觀態度」。她説聯合國願意幫助中國「面對挑戰」,共同努力來改善這個國家的人權。她預測在中國向批准《國際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公約》的同時,一些重大的改革會同時來到,而中國今後幾年取得較大進展的環境也已經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