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涉伦理与法律 学者提七点质疑

基因编辑婴儿涉伦理法律 学者提七点质疑
基因编辑婴儿涉伦理法律 学者提七点质疑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上月宣称创造"世界上首例基因编辑婴儿"遭各国科学家谴责有违学术伦理及规范。有香港学者发文呼吁信徒关注生命伦理,并提供七个关注点供思考。

恒生管理学院通识教育系助理教授陈永浩在明光社网站发文,因著贺建奎事件引发人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并提出七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伦理考量"、"失误问题"、"新的物种"、"脱靶问题"、"杀鸡牛刀" 、"法律问题"及"验证问题"。

陈永浩首先指出,基因编辑会引起伦理的问题,例如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到的胚胎和精子究竟有多少,当中怎样妥善处理,这牵涉生命伦理考量,是严肃的问题。

另方面,陈永浩认为将CCR5基因修改以防爱滋病的HIV病毒进入细胞,但因著人类每一个基因组成都有著多种作用,人类随便修改可能产生出未知的副作用,严重的将导致婴儿出现其他病状,而且是永久性的。

但凡将品种"改良"后的物种都被视为"新造",陈永浩指新的物种根本并非大自然原有的,这会对大自然生存秩序产生影响,例如基因编辑所生的婴儿长大后,怎样与自然生产的一代人融合。

陈永浩又指,基因编辑防爱滋只是"杀鸡牛刀",在今天的医学发展,已研制了出几种对抗爱滋病病毒的药物,有效抑压病毒的繁殖,基因编辑治疗反而是用错工具。

除了涉及医疗伦理,基因编辑更引起法律的问题。陈永浩表示,在欧美部分国家都禁止研究基因改造胎儿,中国政府亦于2003年禁止基因改造或复制胎儿,因此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做法已是违法。再加上涉及人类及身体的实验必须经过相关的道德审查才能进行。

陈永浩同时忧虑验证的问题,由于基因编辑有一定的风险,又未应用在人身上,况且亦未有任何科学期刊或相关论证可供参考,贺建奎与研究团队此举令人质疑其透明度,究竟用甚么方法来作测试,要婴儿冒爱滋病感染风险来测试是极不人道。

总言而之,当科学家进行极受争议的科研时,不是只追求成果和突破,陈永浩强调发挥"有所不为"的道德力量才是负责任的科研态度。

  •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

    缅因州学校刻意隐瞒家长助13岁女孩"性别转换"

    近日缅因州一位母亲起诉了女儿就读的学校,原因是学校刻意隐瞒她女儿性别焦虑的情况,并采取行动推动她进行性别认同的"社会过渡"。

  • 2025圣经公会报告:美国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阅读《圣经》

    根据美国圣经公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发布的2025年《圣经现况》(State of the Bible)报告,美国阅读圣经的人数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今年再次出现显著增长,与2024年相比,多了将近1,000万人投入读经。此外男性各每一个世代的圣经使用度都有明显提升。

  • LGBTQ合法将转化社会意识形态 英国律师促教会警醒

    基督徒关怀差会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创办人、英国律师安德利亚·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韩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对英国社会所带来意识形态的改变,并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轻心。其言论值得关注。

  • 前女同志沃宁:灵肉割裂的理论如何伤害LGBT群体

    香港性文化学会特约研究员梁海欣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位过去曾经是女同性恋者的伊莉莎白·沃宁(Elizabeth Woning)的观点。沃宁曾坚信"同性恋不是罪",后来明白同性恋理论残缺之处,从同性恋的意识形态走出来。

  • AI专家Moses Wong访谈(四):AI实用指南——教会篇

    生活在AI启蒙的时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将AI在神的国度上被使用。作为基督徒科研专才及AI专家,Moses Wong为教会提供"实用指南",教会如何运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时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