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上月宣稱創造「世界上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遭各國科學家譴責有違學術倫理及規範。有香港學者發文呼籲信徒關注生命倫理,並提供七個關注點供思考。
恆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陳永浩在明光社網站發文,因著賀建奎事件引發人對生命倫理的思考,並提出七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包括「倫理考量」、「失誤問題」、「新的物種」、「脱靶問題」、「殺雞牛刀」 、「法律問題」及「驗證問題」。
陳永浩首先指出,基因編輯會引起倫理的問題,例如實驗過程中,使用不到的胚胎和精子究竟有多少,當中怎樣妥善處理,這牽涉生命倫理考量,是嚴肅的問題。
另方面,陳永浩認為將CCR5基因修改以防愛滋病的HIV病毒進入細胞,但因著人類每一個基因組成都有著多種作用,人類隨便修改可能產生出未知的副作用,嚴重的將導致嬰兒出現其他病狀,而且是永久性的。
但凡將品種「改良」後的物種都被視為「新造」,陳永浩指新的物種根本並非大自然原有的,這會對大自然生存秩序產生影響,例如基因編輯所生的嬰兒長大後,怎樣與自然生產的一代人融合。
陳永浩又指,基因編輯防愛滋只是「殺雞牛刀」,在今天的醫學發展,已研製了出幾種對抗愛滋病病毒的藥物,有效抑壓病毒的繁殖,基因編輯治療反而是用錯工具。
除了涉及醫療倫理,基因編輯更引起法律的問題。陳永浩表示,在歐美部分國家都禁止研究基因改造胎兒,中國政府亦於2003年禁止基因改造或複製胎兒,因此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做法已是違法。再加上涉及人類及身體的實驗必須經過相關的道德審查才能進行。
陳永浩同時憂慮驗證的問題,由於基因編輯有一定的風險,又未應用在人身上,況且亦未有任何科學期刊或相關論證可供參考,賀建奎與研究團隊此舉令人質疑其透明度,究竟用甚麼方法來作測試,要嬰兒冒愛滋病感染風險來測試是極不人道。
總言而之,當科學家進行極受爭議的科研時,不是隻追求成果和突破,陳永浩強調發揮「有所不為」的道德力量才是負責任的科研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