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平台吁尊重拾荒者 江玉欢:环保唔系邋遢

拾平台4月13日举办研讨会"拾荒者与回收业,何去何从?"指出拾荒者在社会中扮演著没有明确角色和身份,立法会议员林振升建议拾荒者纳入正规行业;江玉欢议员呼吁加强公众教育"环保唔系邋遢,唔环保先至系邋遢";绿惜地球副总干事黄子劲指出香港每日2千多吨厨余未能处理,垃圾征费前需完善配套设施。

拾荒者诉苦:搞到我精神分裂

关怀贫穷学校事工副主任赵日辉提到2017年出现全港废纸围城事件,从而介绍拾荒者的背景。根据《2018全港拾荒者研究调查报告》6成拾荒者工作年期超过三年,每日平均时数5.5小时,全港拾荒者每天回收量193吨。工作遇到问题包括:回收物和个人物件被偷去、工作身体受伤、被食环署充公财物和票控等。

在会上,北区玲姐申诉拾荒工作苦情,绿在区区不收发泡胶盒,还要被警察、食环署职员限定一小时清除杂物。她质疑:"这是谁的责任?谁要承受?"并且多次疾呼"不停被骚扰,搞到我精神分裂!政府搞乜宣传?"每当气愤的时候,打电话给社工吐苦水。

一直跟进玲者的社工吕家进解释,绿在区区只做家居回收,不收街头物件,所以连传统回收商地方都不够承载回收量。他继而指出,街工需要回收空间处理物件,执法部门收到投诉就执法,他们不理会投诉是否合理,或是拾荒者做紧环保工作,这反映出不对等权力的关系。

回收物料出不到口

香港环保废料再造业总会会长刘耀成表示,一般拾荒者只能在街头工作,家居楼层做不到。他认为拾荒者与市民之间要互相包容。

曾有个案发生在街头,回收商上落货被人投诉遭警察票控,他跟警务处解释后得到对方谅解,质疑政府的回收政策50年不变。2017年全港废纸围城是对回收商的误解,源于中国内地修例,拒收高污染固体废物,就算回收到的物料也出口不到,因此政府政策要改进。至于垃圾征收费,他指很多人支持,但要先处理好厨余的问题。

政府需完善回收配套设施

绿惜地球副总干事黄子劲也指出,厨余问题要处理。香港每日3,000几吨厨余、2,000几吨未处理到,政府在8月1日推行垃圾征收费之前需要慎思,配套设施怎样完善。

"厨余捞埋其他垃圾,市民都不知道怎样分类?垃圾征费市民觉得好似只系永远要比钱。"黄子劲认为政府要做好政策,垃圾征费要厘清目的,最终是为了甚么?

黄子劲表示不是为了惩罚,是要减轻垃圾量、提高生活质素包括回收业,政府带出这些信息时需要社会组织、区议员合作。他指出:"回收业减轻三分一废物促进循环经济,如果市民自觉回收的重要就会减轻政府处理废物的压力,但是如果只靠回收的朋友,变成对他们欺压。因此,将垃圾征费放在回收者身上,对他们的工作造成压力,而且不公平。"

加强公众教育:唔环保先至系邋遢

香港立法会议员江玉欢透露,曾与拾荒者一起在北河街拾荒两小时,希望唤醒市民对拾荒者的尊重,同时也了解回收店的情况,有店员反映时常被人投诉阻街。

本身是律师的江玉欢建议,大厦公契没有容许有回收的舖头,"现时深水埗、荔枝角地区重建,为何不容许在这些大厦的地下做一些环保回收的设施?单靠绿在区区不足够。"

江玉欢指出环保宣传公众教育工作严重不足,需要让大众明白"环保唔系邋遢,唔环保先至系邋遢。"她希望加强教育,整个社会尊重拾荒者,其他世界各地也进行公众教育,例如中国台湾为拾荒者打造形象,穿著光鲜衣服,替他们买推车;巴西帮助拾荒者改造推车;哥伦比亚为拾荒者签合约;印度也发出工作证给拾荒者。凡此种种,将拾荒者列为正规工作及改善形象,希望香港社会更多尊重拾荒者。

拾荒者纳入正规行业

港九劳工社团联会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林振升关注拾荒者的角色。他提到劳联以往强调"劳动就最光荣,不躺平,自力更新,已经很伟大有意义"。今天拾荒者在社会中扮演著没有明确角色和身份,这让他们面临著许多困难。尽管拾荒者在垃圾处理和分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却缺乏相应的职业保障和社会地位。

林振升呼吁政府应该将拾荒者纳入正规行业,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保障,例如关注他们的休息时间和工作环境安全。

与此同时,林振升以清洁工为例,垃圾征收费是针对家居制造垃圾者,并非针对清洁工,虽然有免责的辩护,但对清洁工来说怎样证明很难掌握,例如垃圾袋破损是谁的责任?

另外,如果清洁公司因卫生问题需紧急处理垃圾,不能用指定垃圾袋,清洁工要书面向环保署解释,对他们来说很困难。相较之下,拾荒者更缺乏正式身份和职业保障,使其处境更加艰难。

因此,对拾荒者应该针对他们特殊的需求和困境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纳入他们的工作环境安全和保障,也应该对垃圾处理相关政策进行修订,让每位劳动者都能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香港初步处理垃圾,大湾区集中处理

香港立法会议员陆颂雄认为有必要为拾荒者辨识身,"垃圾征费是促使人返到回收系统,拾荒者主动收拾垃圾,所以有必要给他们身份辨识,这就从源头做起。"

他提出"大湾区粤港融合"的概念,如香港初步处理垃圾,大湾区集中处理。另外,政府可以资助拾荒者给底薪,作为指定的回收员或清洁工做拾荒的工作,由食环署指导,例如注意工作安全等的问题。

拾荒者在"循环经济"的角色

Orientis首席经济师徐家健教授看"循环经济",认为垃圾征费增加非法弃置,执行力不足够的时候,反而令到环境转差,以为征收垃圾费后少了垃圾是非现实的考虑,因此回收系统很重要。

他引用共享经济的概念放在拾荒者的问题上,2008年金融风暴促使共享经济的产生,背后的理念是善用资源、提高生产力。对于拾荒者来说灵活性很重要,长期弯易劳损,拾荒者对回收物很敏感,知道甚么是有价值才去回收,例如汽水罐,这促进经济效益,然而垃圾征费限制他们的工作。

绿色就业劳工状况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黄洪博士指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拾荒者"统称"非正规回收从业员",而非正式回收是一个系统,包括:上、中、下游。

他察觉到在尖沙咀商业区有货车收取拾荒者的回收物件:"现时的回收没有正规系统,在社区、住宅层面进行回收,只是靠清洁工,中、上游如果不收这些物件,系统就塞住了。"所谓正规化是承认非正规化工作者的工作,故此整个行业都要拾回专严,而垃圾征费是让市民反思,不要随便丢弃废物。

答问环节:设立基金补贴拾荒者

在会中有参加者认为回收业单靠买卖纸皮,低买高卖,整个行业并非可持续性;另有参加者呼吁叫停大型垃圾贴上指定的11元标签,这会杜绝拾荒者。

黄子劲回应,拾荒者的工作要是持续性,政府可考虑将他们纳入正规部门,但带来连串的考虑:要否进行跨部门整合、怎样定义拾荒者、他们需要甚么等。

江玉欢认为,政府需要策略。学者有研究但政府没有统合,政府是政策的推手却没有做好社区管治,拾荒者的问题反映政府没有讲清楚政策。

黄洪指出,给予拾荒者权利,例如送手袜、口罩、反光衣;给他们工作空间;设立基金为拾荒者买推车,如果车仔被人没收补贴他们的生计等。

拾平台4月13日举办"拾荒者与回收业,何去何从?"研讨会,与拾荒工作者、回收业和社福界代表交流对话。内容包括:拾荒者于本地回收政策改革下带来的影响;回收业面对同样问题的未来发展;社福机构如何帮助回收从业员。

是次活动于JCCAC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中庭举行,同场展出拾荒者生活照,主题:"拾荒者弯腰体验摄影展览",另见本报报导。

  • 【使命商道论坛】使命营商之道:要喜欢传福音,亦要喜欢做生意!

    【使命商道论坛】使命营商之道:要喜欢传福音,亦要喜欢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莱坞明星分享洛杉矶大火动态 表示"我们信靠上帝"

    好莱坞明星克里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矶附近的野火发生后首次回到家中,并于1月22日更新了灾后动态。这位直言不讳的基督徒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感谢大家的祷告和支持。他表示,尽管损失惨重,但"我们坚韧,并且信靠上帝,把这一切视为一种祝福。"

  • 带著"重刑犯身分"就职的总统 

    川普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判重罪,带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总统。"爱与冲突和睦事工"会长刘哲沛律师从法律和信仰的视角,将川普的经历与保罗在捆锁中的福音见证相联系,强调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义。他也指出,无论世人的身份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稣基督而被赦罪,成为神的儿女,获得真正的自由与盼望。

  • 教会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难所:福音派领袖支持执法进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领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开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新政策。他强调:"教会是罪人的避难所,但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庇护所。如果这些教堂收留了谋杀犯、强奸犯或其他非法进入美国的犯罪分子,那么政府完全有权力进入并将他们带走。"

  • 约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读经计划开始了 如何把圣经故事运用于个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问约翰牧师》播客中,约翰·派博牧师探讨了如何将圣经中的故事运用到个人生活中。